欢迎来到山村网

经典手卷风格分析 草书手卷

2019-02-08 18:41:50浏览:47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草书手卷1.王羲之《十七帖》 由27件尺牍组成,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七帖》长一丈

一、草书手卷

1.王羲之十七帖 由27件尺牍组成,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炬赫著名帖也。”《十七帖》的点画内撅,有切金断玉之力,结体方折,有道迈清刚之气,因此后人称其风格为“骨胜之书”:《十七帖》的草书刚刚从章草中蜕变出来,尽管已经没有横向的波磔挑法.笔势开始逆人回收,上下映带.但基本上还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属的,书法的节奏感被控制在结体之内,不够充分,不够明显,照他儿子王献之的话来说:不够宏逸。

王羲之《十七帖》

2.孙过庭书谱其文云:“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手腕的运动,环转是顺的,翻折是拗的,顺则快,容易得势,特别适合写草书,因此。《书谱》虽然像《十七帖》那样,基本上字字独立,但是变方折为环转之后,明显加强了运动的势感。因此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溉:“此帖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放纵,有渴猊游龙之势。”

《书谱》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草书的外在表现(即形质)是连绵相属的使转,内在表现(即性情)是点画造形。连绵与造形是一对矛盾,写草书者往往顾此失彼,因强调连绵而忽视点

孙过庭《书谱》

画造形,孙过庭主张应当在连绵的基础上兼顾点画的造形变化,因此《书谱》写得笔势流畅,造形丰富,做到了形势合一 【五代两宋书法家www.shancun.net】,临摹《书谱》,重点在形势兼顾的表现方式。

《书谱》与《十七帖》代表了今草书风的两大类型,《十七帖》为方折(内撅),《书谱》为圆转(外拓),它们作为两类草书的最早代表,表现都比较含蓄,以后的草书就是在它们基础上,不断加以强调和夸张,方折内撅发展到张瑞图走向极致,圆转外拓发展到傅山走向极致,因此《书谱》和《十七帖》堪称草书学习的奠基之作。

 《书谱》与《十七帖》

3.张旭古诗四帖。草书的本质是快写字。快写有两种方法,一是省略笔画,二是在省到不能再省的时候,要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那就只能连绵。章草主要是省略,今草在省略的基础上,开始强调连绵:《十七帖》肇始,《书谱》继后,变方折为网转,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为狂草的出现创造了前提:到《古诗四帖》,上下点画和上下字都开始牵丝映带,钩连不断,运笔通过提按顿挫和轻重快慢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感和节奏感.欣赏和临摹《古诗四帖》,重点就在于把握这种节奏变化的丰富和流畅。,

一件成熟的作品,点画结体和章法之间必须具有全息关系,《古诗四帖》虽然点画连绵,动势强烈,但是前面部分横画太平,竖画太直,结体的中轴线太正,每行字的中轴线也太直,水平和垂直的点画以及中轴线在感觉上都是静态的,与连绵的动势相悖.这说明它作为狂草,表现形式还不够协调,不够成熟。

张旭《古诗四帖》

4.怀素《自叙帖》 狂草从贺知章到张旭,再到怀素,终于走向成熟。:《自叙帖》在《古诗四帖》点嘶连绵的基础上,将平横和直竖全部变为带有运动感的斜线和曲线,而且结体造形也强调欹侧多变,“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天矫腾挪的笔势,带出奇形怪状的结体。点画、结体和章法浑然一体,都强调动势,结果把狂草书法推向了极致,“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笔下唯看激电流,写成只畏盘龙走”。把节奏感推向了极致。

但是必须指出,形和势的表现常常是矛盾的,注意形往往会减弱势.注意势往往会减弱形,《自叙帖》的点画在追求势的极致时,减弱了造形变化,这是应当警惕的。狂草如果没有造形的丰富性,一味简略和连绵,就会像日本平安朝的假名草书一样,只剩下流动的节奏,结果反而使节奏感变得简单而没有内涵了。形和势可以有所偏重,但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完全忽视另一个方面。

怀素《自叙帖》

5.黄庭坚《诸上座诗》 “宋人尚意”,尚意的创作比较理性比较冷静,不象狂草那样,“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完全是情感的宣泄。,而且,怀素的狂草已经将省略和连绵推向了极致,再要向前发展,已不可能二因此到宋代,黄山谷草书来了一个华丽转身。《诸上座诗》没有狂草那种奔放激越的气势,代之以理性的“意造”,具体方法是将所有的笔面或者凝缩为点,或者拉长为缭绕的线,长的更长,短的更短,两极分化之后的点线组合不是靠笔势连带,而是靠空间穿插。势让位于形,时间节奏让位于空间造型,这就是黄庭坚草书的革命性转变。元代草书名家鲜于枢说,草书“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他看到了黄山谷草书的划时代变革,但是却看不到它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全盘否定。这完全是错误的:㈥为形和势都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晋唐草书重势,黄庭坚草书重形,都是合理的,而将重势转变为重形,可以纠正狂草一味求势,容易忽略造形的偏颇。但是也应当指出,绵长的线条如果缺少势的振动,容易疲软,好比“死蛇挂树”。而且,章法上如果缺少势的连绵,过分摆布也容易散乱,甚至有做作的感觉一总之,“矫枉过正”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常态,而且往往会掉进“过犹不及”的陷阱《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用在这里,所谓的“发而中节”就是在强调空间造形时,要兼顾时间节奏,然后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黄庭坚《诸上座诗》

6.祝允明前后《赤壁赋草书的发展从小草到狂草,逐渐走向时问节奏的极致,到黄庭坚转而强调空间造型,一正一反,再到祝允明,便走向综合。《赤壁赋》的风格既象张旭和怀素那样,有暴风骤雨式的激情挥洒,又有黄庭坚式的理性意造,努力将上下连绵的时间节奏与点线组合的空间造型统一起来,例如《后赤壁赋》中的“之下江流”四个字.全部化为十八个连续敲打的点来写,放在各种各样的线条之间,好像在悠扬缠绵的弦乐声中,突然爆发出一串促迫而激越的定音鼓声,特别精神。《赤壁赋》犹如交响乐,气势恢弘,按照这种写法,兼顾形和势,空间造形和时间节奏.可以弥补怀素和黄庭略书法的不足,然而它提高了章法的难度,处理不好.会显得嘈杂纷乱,祝枝山草书有这个毛病。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

7.董其昌《试书帖》 中国文化强调时间,学术思想上“六经皆史”,建筑上回廊曲折,音乐上强调旋律,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古人论书,以势为先”。点画上的“逆入回收”,结体上的“字无两头”,章法上的“一笔书”,这三句口诀的共同目的就是强调连续书写,把书法创作变成一个连绵的时间展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的变化,营造节奏和旋律的感觉,因此唐代张怀瑾说书法是“无声之音”,宋代姜夔谈书法欣赏.也强调“想见挥运之时”.通过凝固在纸上的点画,想像出当时的创作状态,理解和体会书写节奏。书法史上,节奏表现最精微最细腻的是董其昌,精微细腻的节奏因为轻重快慢的变化幅度有限,表现起来就比较困难,然而董其昌却能腾挪随意,收放自如,做得游刃有余.这是高难度的,《试书帖》是他草书手卷的代表作,用笔“劲利取势,虚和取韵”,风格婉转流畅.清纯亮丽,犹如一曲江南丝竹。

董其昌《试书帖》

8.王铎草书诗卷》 草书强调连绵.点画与点画的连绵分方与圆两种形式,如果翻折用笔,牵丝与点画的夹角比较小的.叫做方,如果圆转用笔,牵丝与点画的夹角比较大的,叫做圆。王铎作书以蓑其吕为敌手.常常有意反其道而行之。董其昌草书的连接方式以网转为主,委婉闲畅,因此王铎常常以方折为主。这件作品运笔奔放.提按顿挫强烈,点画粗反差很大。而且字距很紧,一方面使上下字的连接笔势倾向平横,加强横向摆动的节奏,与纵向的书写形成一种对立和冲突,另一方面使上下字在连接时运笔无法环转,只能顿折,化圆为方,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跌宕跳跃的行气,形成豪爽激烈的风格董其昌和王铎的草书,风格完全不同,后人见智见仁,或褒或贬,其实各有千秋,最聪明的学习方法是作取长补短式的杂交:成功的杂交有两个前提.一是亲本的性状要优秀,二是亲本的关系宜远不宜近.而这两个前提它们都具备了。

王铎《草书诗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商周秦汉书法

上一篇:

印章发展的高峰期 秦代玺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