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章法构成的历史发展
甲骨文中单字独立的观念还不牢固,常常可以发现,一个字中某一部分与上一字或下一字的联系,比它与这个字其它部分的联系更紧密(见下图),这造成了联缀后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是甲骨文给人以神秘感、稚拙感的原因之一。后人取法甲骨文,往往忽视了这一特点。
那些对单字内部而言愈外错动的部分,与其它字却对应得十分整齐,这说明当时人们心理上还是竭力追求工整的,只是由于单字独立的观念与书写技巧尚未成熟,才发生“错位”。
这种对工整的追求使章法很快摆脱了稚拙状态,从西周到战国,大克鼎、盂鼎、墙盘、截季子白盘等,表现出月仔肥握章法齐整的能力不断进步这些作品行列都报整齐.侯马盟书、曾侯乙墓竹简等,各宇联级紧密,中山主智419君启节等,更是排列整伤,近于精确。
工整化当然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条件—对单字结构、位置的控制能力,但是过分的整齐限制了作品的表现力,它带有装饰化的倾向。
在工整化作为章法发展的主线而几乎席卷一切时,始终存在一种反抗的力量,这种反抗的力量以散氏盘为代表,它尽一切可能反对工整,破坏工整,它代表了迫求自由表现的趋势.
反工整化的力量阻碍了工整化的彻底胜利,而工整化也以其对单字联缀的良好控制力影响了反工整化的自由书写。
两种趋势在王羲之的作品中获得了统一。 《频有哀祸帖》、《丧乱帖》、《孔侍中帖》(图录59, 65, 66)等,字结构生动活泼,各字之间的吻合又十分严密.《频有哀祸帖》虽然只有短短三行,但是包含的构成技巧却十分丰富,加上单字倾侧的角度比较大,各行之间的配合十分微妙.形成各行空间强烈而又流畅的内在节奏。如果按前面作轴线的方法作出它们的轴线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特点。
《兰亭序》的真伪还有争议,但它在章法构成的历史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它各字吻合精巧,各行轴线呈变化缓慢的曲线,与作品情调十分谐调,相邻各行轴线变化趋向相似,但细部又不相同,很好地体现了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它所包含的构成技巧,笼罩了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书法章法构成的历史发展(2)
宋代行书外轮廓由趋向圆形变为趋向多边形,使单字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使联缀方式出现了各种变化。研究表明,增强单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书法史的一个明显趋势.
单字联缀在明末清初王铎的作品中取得了新的成就。龙铎对线结构具有出色的敏感,某些联缀方式甚至同甲骨文中那种“错位”的结合方式暗合(见下图),此外,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缀合形式。王铎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对单字缀合方式长期发展的总结。
分组线缀合是章法的另一”种构成方式。
分组线缀合的兴起在草书的形成之后,王羲之《初月帖》中已出现字间空间向字内空间的渗透,王献之的某些作品中,字间空间和字内空间开始融合,但线条分组现象还不太明显。
唐代出现了狂草,在张旭与怀素的作品中,线条出现了明显的分组,每组自成一段落,各个节奏段落对比强烈,空间节奏与奔放的激情非常谐调。
唐代狂草是章法构成史上极为重要的收获,它标志着分割空间、控制轴线特征(连续性、线型等)已经接近于随心所欲的境界。书法艺术中对线结构的驾驭根本不以模仿为能事,各种书体中都有一个得心应手、随遇而安的自由王国,不过草书—特别是狂草,是唯一把这种境界作为直接目标的书体。其它字体中都多少可以保持习惯的结体和分布,而狂草中任何一片小小的空间,都必须根据周围的空间条件和精神状态而即兴处置,不论怎样出色的记忆在这里都无济于事,你必须在全部空间的微妙变化和内心效应之间保持迅速而密切的联系,使笔下流出的空间始终是准确的心境的语言.这一类作品席卷它所面临的一切。
唐代狂草以运动着的线条为契机来组织空间,空间的流动(空间自身不能流动,只是在线条运动的引带下流动)与线条的流动融合成一个整体,因此气势奔放,一往无前。但宋代黄庭坚改变了这种情况,他除了按线条运动组织一部分空间外,还在与线条运动无关的情况下,将一些空间贴合在一起(见下图),产生了特殊的构成效果。这种情况使分组线缀合的作品完全处在一种新的时间一空间关系中,精巧,但缺乏奔放的气势。在他的作品中,空间节奏超过时间节奏而居于主导地位。
分组线缀合发展到明代,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人们渴望进一步把握行间空间。书法章法构成的历史发展(3)
行间空间,是一块狭长的趋于独立的连续空间,它受到两侧单字内部空间的制约,但又绝不被牢笼,进入作品后,往往略事周旋,即排空而去,它经常作为和其它空间的对比而存在,但人们总渴望将它占有,让奔放的情感和想象力获得更为广阔的天地。《自叙帖》中偶尔出现过这种现象.《古诗四帖》中有过成功的运用,但是大规模的执著的追求,在明代中叶才蔚成风气。徐渭、詹景凤、王问等,都创作过这种风格的作品,更早的张弼、张骏,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这种倾向。
这一类作品行距紧密,点画常常插入邻行,与邻行的点画形成封闭性空间,这些空间破坏了行间空间的连续性,并迫使行间空间的其它部分也同字内空间互相渗透。
作品中如果过度使用这种构成方式,由于邻行的过分切近,会影响到线条运动的流畅性,影响到书法作品按时间顺序展开的特点。祝允明不少草书作品便是这种情况,他粉碎了字间空间,把所有空间都处理成相近的面积,他的作品空间往往显得零碎,缺乏组织,当然,这也粉碎了人们习惯的空间感受,为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作好了准备。
草书在明代末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王铎是这一时期草书成就的代表者。他吸取了唐代、宋代、明代草书的主要构成技巧" }i:创作中十分自然地综合了这一切,前文所述的他在单字联缀系统中创造性的构成也运用在草书中—他单字独立的作品中分组的倾向就很明显。
王铎是明代草书的集大成者。
在现代书法中(见下图),分组线构成形式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构成方式,这些作品的构成原理并没有发生改变。
对于章法的基础理论。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对初学者来说,进人对具体作品的临习以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直接接触章法(布局)问题。不少范本(如汉唐碑刻)由于经过剪贴,布局已非原貌。但这些叙述,特别是章法的空间本质、每一点画在字结构中和整个作品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等等,都是从学习一开始便应谨记在心的。这样,便会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时,逐渐培养起正确的、开放型的感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