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书 典故
相传春秋时代,重耳流亡出走饿晕了过去。一直追随着他的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搜索不到,乃下令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俩抱着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安葬介子推后,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里面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至介子推坟前祭拜,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宣为清明节。
介子推的血书诗便是最早的“指书”,距今已有2645年了(介子推死于前636年)。介子推是指书的鼻祖。 写法 “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微曲,染墨书之。”学习指书须在笔书具有相当造诣后攻习。其与毛笔相比,最大的难处在于以手蘸墨,含量有限,必须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写到宣纸上。因此,以指写书法,多是草体,行书。指书隶体,可谓难上加难,几乎无人问津。飞白六分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