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执笔与“拨橙法”
人们对三指执笔的说法,尽管不很一致,但总的说来,存在三指执笔法的历史事实是无可置疑的。古人三指执笔的方法,与近代人用三指执笔的方法不一样,却有点像现代人拿硬笔写字那样,所不同的,前者是“腕竖则锋正”,后者是“腕平而尖斜”。三指执笔,拇指与食指捏住笔管,中指在右下方托住笔管,就形成所谓“单包气而把中指也放在笔管外侧,就形成所谓“双包”。古人称“包”而不称“钩”,并强调“指齐”,都是与“直腕”、“腕竖”有直接关系的。古人把三指执笔法称作“拨橙法”,曾有人用“推、拖、樵、拽”四个字作解释(如图1. 1和图1. 2)。 对于“拨橙法”的“橙”字,应当读成平声,也就是古人点灯的“橙”字。这个“镜”字的字音和字意,在较老的字典里,都解释得很清楚。()过去用菜油灯时,人们在灯下读书写字,为了保持灯光的亮度,大约每过十来分钟,就得拨一次灯。古人学习很勤奋,“三更灯火五更鸡”,“韦编屡绝铁砚穿”,在灯下用三指执笔写字,与用三指拿灯棒拨灯十分相似,自然就很容易作出这两者如同一法的合理联想。后来有了专用的“灯”字,一些人由于不了解三指执笔法和“橙”字演变的历史情况,也不懂得骑马要重踏橙、轻着鞍,才能防止被颠得腰酸肚疼的常识,就很容易对这个古“橙”字望文生义,以致手足不分,执踏不辨,牵强附会地将“橙”与马橙子扯到一块了。到了采用四指、五指执笔时,一些人为了强调新法符合古法,将新法与“拨镜法”混为一谈,以致越谈越乱,严重影响了后人对前人用笔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