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临帖不是描字,谈4个书法学习问题!

2019-02-01 19:21:10浏览:54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原标题:临帖不是描字,谈4个书法学习问题!一、要区分写字和描字许多人不是在写字,而是描字,尤其是在写楷书的时候。很多人有

原标题:临帖不是描字,谈4个书法学习问题!

一、要区分写字和“描字”

许多人不是在写字,而是描字,尤其是在写楷书的时候。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觉得写楷书对行草书没有帮助,甚至觉得是阻碍,于是有人站出来公开反对学楷书,尤其是唐楷,其实,很大问题就是我们从小就把临帖误解为“描字”,这样的笔画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完全没有了书写性,怎么样转化?

很多人写书法,把篆、隶、楷、行、草隔离开来写,我认为是不对的,他们只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形态而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诸体应该是相通的。

二、要处理好碑和贴的关系

首先,我认为碑和帖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区别,只是书写方式和存在形态不一样而已。汉隶和唐碑都很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1)不管是汉隶还是唐楷,都是在庄重和严肃的状态下完成的,和书法家平时的书写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某个地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情,有人请你去写一幅字刻在碑上,是不是和平时的书写状态不一样?

(2)碑在刻的时候很多牵丝映带丢掉了,笔路已经非常模糊,对我们的日常书写带来了很多误读;

(3)风化雨嗮使许多碑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写碑的时候一定要借助于墨迹的理解,同时学习隶书不能只能学习东汉时期的许多名碑,有一些简帛书、西汉砖文尤其是明代以来的墨迹都要关注和学习,其实学隶书我一直主张从清代入手。

由于误读,我们许多人在写汉碑的时候,加了很多动作,做的成分比较明显,其实古人没有那么复杂,这一点鲍贤伦做得不错。在魏晋之前中国书法还是把结构放在第一位,这可能和书法的实用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启功关于碑帖学习的论述

三、要认真体会古人对书法的描述

比如,古人把“点”比喻成“高山坠石”,那么至少有以下几种解读:首先、石头是形状各一的,不是一种形态;第二、石头是有力量的,是动态的;第三,石头是从高山上坠下来的,是有势的。而我们后来的“点如桃”,把点变成了平面的,静止的了,实际上已经大错特错了。古人对书法的描述都是形象而生动,今人描述书法总想科学化,用数理公式去解读,那样不出问题才怪。

古人都是善于从大自然里面汲取形态,用比拟形态去促成我们的结果。书法,就是古人在不断释放、总结中形成了稳定的体系。我们现在有些人凭感觉写书法,写得很夸张,是野蛮、粗陋的改造,是不对的。

四、拿笔要松,执笔要活

中国古代文化是平衡文化,不管是阴阳、四象、太极、八卦还是方圆都是为了平衡,书法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拿西方的理论来解读中国的书法,就像不能用西医来论证中医一样的。还原到拿笔和用笔,也做到“松、虚、活”,米芾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古人拿笔姿势各异,但是,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写字不要用很大力气,尤其是写大字,力大便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

上一篇:

这字,看了怕是能长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