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被苏轼、黄庭坚称赞,誉为“当世第一”的好书法,竟然是他?

2019-02-01 19:21:29浏览:443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原标题:被苏轼、黄庭坚称赞,誉为当世第一的好书法,竟然是他?他读书多,但不傲娇,并是一名正直boy苏轼很爱他的书法黄庭坚很

原标题:被苏轼、黄庭坚称赞,誉为“当世第一”的好书法,竟然是他?

他读书多,但不傲娇,并是一名正直boy

苏轼很爱他的书法

黄庭坚很爱他的书法

欧阳修很爱他的书法

宋仁宗很爱他的书法,并赞美为“当世第一”

那么这位团宠是谁?

还是先来看看他的书法作品

《郊燔帖》 尺牍 1053年

纸本 27.2cmx4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十一月廿八日,襄顿首。别已经年,每疏驰问,但极瞻?之怀。人至承书,窥揽辞意,岂胜感著?夏闻郡事清闲,总适神情,自有高趣,仰羡仰羡!郊燔甫,近天气变寒,唯眠食爱摄,副此远想,不具。襄再拜。知郡司门足下。

没错,他就是位列宋四家的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郊燔帖》为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到底蔡襄小团宠写了哪些作品呢?

《门屏帖》 尺牍

纸本 27.8cm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陶生帖》 尺牍 1051年

纸本 29.8cmx5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陶生帖》为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 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蔡襄 《扈从帖》(又称公谨帖)

纸本 23.3cmx2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蒙惠帖》 尺牍(下为局部) 1052年

纸本 22.7cm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安道帖》 尺牍 1055年

纸本 纵26.8cm 横3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循,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尺牍 《离都帖》 1055

纸本 29.2cmx4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於递中。驰信报之。

此帖又名“致杜君长官尺?”,乃蔡襄即将渡长江“南归”途中所书,追述离都(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友人来信慰问,襄作此书答谢。书法丰腴厚重处似?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楷书颜真卿告身帖跋

纸本 1055年作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释文: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尺牍 《谢郎帖》 1060年

纸本 26.5cmx29.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意。眼昏不作书,然少宾客,省出入,如此情?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万安桥又称洛阳桥,在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

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南有忠惠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祠内有一文两方石碑,是蔡襄撰文书写的,文简义精,书法遒丽,工刻细致,世称三绝。该文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

万安桥石碑

《脚气帖》 尺牍 约1060年

纸本 行书 26.9cmx2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脚气帖》《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之《宋诸名家墨宝册》,蔡书《脚气帖》为其中之一幅。原迹曾刊于《故宫周刊》合订本第十六册。 蔡襄书法大多正楷,此帖别开生面,为行草书,其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遒劲婉美,为蔡襄行草书佳作。

尺牍 《远蒙帖》 1061年

纸本 28.6cmx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

《京居帖》 1062年

纸本 27.2cmx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去德于今,盖已*(氵存)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

蔡襄 《澄心堂纸帖》 尺牍 1063年作

纸本 行楷书 24.7cmx27.1cm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蔡襄为人正直,知识渊博。他的书法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

蔡襄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承前启后,为后世所瞩目。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人们才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这一点值得商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五指执笔法

上一篇:

谈五指执笔法的弊病与三指半指笔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