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明天开始,高速路上的出行车流就会逐渐增加;同时,寒潮席卷西北、华北、华东并继续向南,数省都可能出现降雪……车流量大、路滑、能见度低、心急回家,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出行难度。返乡路上,大家一定要格外留神,本报采写梳理了几种平时大家容易忽视、甚至不了解的“违法”操作,给您提个醒。
别超载
1000多公里,俩老人抱俩孩子坐后排?
晓雷的春节出行计划从2月3日开始,他准备当天凌晨5点左右开车出京,先送岳父母到辽宁白山市,再从白山开回自己的老家吉林市,而到2月10日,他还要逆向操作一次,再把一家人带回北京。
这几天他一直关注相关信息。“1月28日济广高速发生交通事故,3人当场死亡”、“1月29日有寒流”、“1月30日五省有暴雪”……每一条信息都让他紧急分析一下未来可能碰到的路况,也在地图上给自己选择了好几条绕行路线。作为驾龄8年的老司机,晓雷觉得必须做好出行前功课,“虽然这次暴雪没有辽宁和吉林,但我们那儿冬天雪多,不知道在哪儿就可能封路,还是有备无患。”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他准备再多的功课也没有办法解决的。从北京到白山这1000多公里,他的车上一直是6个人——他们一家四口再加上岳父母。而他的家庭用车核定乘客最多只是5人。之前姥姥姥爷曾经想带着大外孙女和小外孙先回白山。但是晓雷夫妇担心两岁多的老二适应不了老家的水土,老大又不愿意离开北京,老人们又担心晓雷夫妇上班后两个孩子没人带。“互相担心、互相妥协,最后就造成了这个结果。可是超载又确实违法,我特别犹豫。”
晓雷爱人曾经劝父母留在北京过年,但被老人一口拒绝,老人们一再保证可以抱着老二、搂着老大坐在后座,“孩子都小,我们坐的开,一点儿不挤”。虽然平时去京郊玩的时候,也都是采取这种出行方式,但晓雷心里还是不太踏实,“这次路途太长了,我只能尽量开得平稳一点儿”。
本报提醒: 5座小车,5个大人,多一个被抱着的孩子没事?不可能,被查到了,一样违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规定,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以外的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对机动车驾驶人一次记3分。
别逞能
新司机独自开车上高速,撞上隔离护栏!
跟晓雷忐忑中仍然选择了超载出行不同,王然很干脆地拒绝了老乡请他当头车带着自己开高速回家的请求。“他可能会心里骂我,但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万一出事儿,没地儿后悔去。”
王然的这份干脆来自于自身的教训。他是6年前的年底拿到驾照,虽然知道实习期不能独自开车上高速,但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一个多月后就兴冲冲地开着新买的车回老家过年,“就是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臭显摆。”
当年,他的朋友小严主动提出在路上带着他走,小严的两个亲戚也搭着王然的顺风车回家。小严一路上都开着双闪,每到一个路口都会放慢速度等他。最初的400多公里都很顺利,但过了潍坊进了烟台路界之后,车道变多、路上车少,小严逐渐提速,王然也跟着开起了快车。在过一个弯道的时候,没掌握好方向,左侧车头先蹭到了隔离护栏,王然赶紧急刹车,伴随着一串火花,左前车门往里瘪进去一大块。车上的两名乘客都吓得惊声尖叫。“我当时还往右掰方向,现在想想,幸亏当时路上车少,右侧车道没有车,要不就是车毁人亡。”
从那之后,王然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敢重新上高速,这些年,他在朋友中也以开车稳著称。这次王然不仅拒绝了朋友的请求,还拿自己的经历反复劝告对方:“您回家的时候,可以搭我的车。您自己千万别开车回去,就算有人陪着,也别冒这个险!”
本报提醒:《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明确要求,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陪同的驾驶人应乘坐在副驾驶位置,对实习驾驶人进行指导。无驾驶员陪同或陪同驾驶员不符合要求的,将被处200元罚款,劝离高速公路。
别大意
各种小违法小违章 司机不知道错在哪?
在高速路上行车,除了上面提到的新手不能独自上路之外,还有不少司机没有注意到或者轻视的规章。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不得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不得穿插等候的车辆。但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数十名司机中,没有一个人知道“穿插等候车辆”是违法行为。
再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还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后,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第六十八条中对此专门补充,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但在记者随机采访中,几十名受访者都不能准确说出“150米”、“车上人员应当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这两个重要信息。在大家的回答中,“50米”、“远一点”、“别坐车上”、“司机等的时候,别站车后面”已经是大家认为比较安全的处理方式。
“高速路上缺少现场执法的手段,监控也不可能全面覆盖,很多时候要靠司机自觉。司机要知道,遵规守法,不仅是对自己和同伴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黄海波是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看过众多高速路上交通事故的案例,在他看来,高速路上要想避免事故,只能依赖于司机按照行车规范驾驶车辆,执法监督、违法惩处的力度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增加。
本报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
别求快
犯困就算疲劳 别撑到4小时再进服务区!
杨鹏是一名有二十多年警龄的老交警,春节期间,他几乎都在岗位上度过。“除夕上午,车流量最大。初一的时候,车流量稍微回落,从初二开始,短途走亲访友、旅游的开始增多。初五、初六开始返程,达到第三次高峰。”
杨鹏介绍,从处理的事故原因来看,高速路上的事故大部分是超速造成的。“车速越快,驾驶人对车辆的驾驭能力就越低。知道大家归心似箭,但在高速上,一定不能一心求快。”杨鹏还提醒,车流量大时,千万不要随意变道,“很多事故都是变道引起的,千万小心。”
还有相当一部分事故原因是司机精神不集中,“说溜号了,其实就是比较疲劳。这在‘老司机’身上更多见,总觉得自己挺一挺就好了。”杨鹏发现,过年期间人们作息不规律,尤其容易疲劳,极个别还心存侥幸,有喝酒上路现象。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疲劳驾驶都有相关规定,但杨鹏坦言在实践中很难查处,还是要靠驾驶者自身意识。“是不是‘疲劳’,驾驶者最清楚,未必非要达到4小时。我认为,如果你有点想睡觉,就算‘疲劳’了,就应该停下休息,这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本报提醒:万一在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最要紧的是防止二次伤害。比如发生追尾事故,驾驶员下车查看车况,商议解决办法,却忘记了及时撤离。后方车辆容易躲避不及,造成人员伤亡。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 周明杰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