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又一个“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如期而至。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根据投诉性质来看,售后服务问题占比29.24%,质量问题占比25.69%,这两项约占据全年投诉量的55%。而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汽车及零部件、通信类产品、服装、食品、鞋等,其中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27456件,连续2年位居具体商品投诉首位。
这充分说明,即使“召回”“三包”规定已经出台,但汽车维权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另外几大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是:个人信息保护缺失、大数据杀熟普遍、共享出行押金难退、网购平台售假、销售广告诚信等问题。如何使汽车消费者维权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已成为业界和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1%。汽车消费在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容易引发消费权益争议问题。业内专家表示,汽车及零部件投诉居高不下,一方面汽车产品走入千家万户,保有量的提升必然导致问题的多发;另一方面,作为承载出行体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载体,汽车质量及服务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汽车及零部件本身在服务质量上有待提升。一旦消费者遭遇质量问题而4S店或者厂家拒不理会,消费者只能借助于投诉维权,导致投诉居高不下。
目前消费陷阱在任何市场、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都不可完全避免,汽车消费环节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起步不长的国内汽车市场来说,很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汽车市场了解不多,缺乏基本的汽车知识,对所选车型缺乏必要的了解,极容易跌入消费陷阱。尤其是越来越精明的经销商用低价车做幌子,抛砖引玉,重点推销高价位车,以此误导消费者。部分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的汽车出现问题,并不清楚遇到汽车消费纠纷时如何理性维权,导致问题得不到满意解决。
业内专家建议,汽车消费维权不应该是只在“3·15”才被提起的话题,务必警钟长鸣。相关汽车生产经营者必须要围绕汽车质量安全和售后服务做好服务消费者的工作,积极承担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还有消费者呼吁,应尽快理顺汽车消费维权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买车用车的合法权益。“召回”“三包”这些与汽车消费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是我国构建汽车社会的重要基石,只有使它们尽快走向完善,才能推动我国汽车社会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