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获悉,该院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心技术团队攻克了无人驾驶车的关键核心技术,生产出一款低成本的无人驾驶摆渡车。预计这一平面的轮式“电梯”——“无人版滴滴”车,将于年内实现量产。
资料图:无人驾驶汽车。据悉,该实现量产的低成本无人驾驶摆渡车,单台生产成本在10万元人民币以内。
技术团队负责人袁胜介绍,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8亿美元左右,预计2021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70.3亿美元左右。
目前,无人驾驶摆渡车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中国尚未有企业大规模应用,因此有技术优势的团队发展空间大。
这款无人驾驶摆渡车类似“无人版滴滴”,无需司机,乘客即可通过手机APP一键叫车,车辆自己开到指定地点接客,再将乘客送往目的地。
袁胜介绍,车辆具备自动驾驶、手机约车、自动充电、自动泊车以及路线自选、景点语音解说等多重功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无人驾驶的摆渡车根据路况和行驶环境,自主决定直行、拐弯、超车、绕障、停车等驾驶行为。
袁胜介绍说,车在前行过程中无“盲区”,不仅能精准感知到行人和大型障碍物,移动中的猫、狗等小动物也能确保它们不受伤。但这款摆渡车因没有设置无人驾驶条件下倒车行驶功能,所以存在倒车“盲区”。
他认为,这一无人驾驶车距离“老司机”还差一点,在路面特别窄,或者距离车身小于20厘米的通行区域,其“智能性”还达不到“老司机”的水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