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天气渐暖易犯困 如何在开车时保持清醒

2019-01-26 22:45:17浏览:2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天气炎热,总是觉得睡不醒,白天阳光刺眼,夜里灯光晃眼,在开车时遇到犯困的情况该怎么办?是给自己浇盆凉水,开大风量的空

  天气炎热,总是觉得睡不醒,白天阳光刺眼,夜里灯光晃眼,在开车时遇到犯困的情况该怎么办?是给自己浇盆凉水,开大风量的空调制冷,还是猛抽自己耳光?似乎都不是很靠谱。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疲倦的原因,日常驾驶时注意避免这些容易犯困的事。

  1、由于某些原因睡眠不足,造成驾驶中出现暂时性的大脑空白,从而引起事故的发生。

  2、不了解路途情况,没有办法知道何时才能休息,从而错过了调整休息的最佳时间,造成疲劳驾驶。

  3、驾驶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眼睛老盯着公路中心线,会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导致疲劳驾驶等。

  以下有一些网友开车时的防止犯困的土方,可以说是又雷人又容易有一些危险,所以我们并不建议您这样做:

  1、 把座位调得非常的不舒服,让自己很难受驱走瞌睡虫;

  2、 仿效古人的悬梁之法把头发夹到窗上吊着头开车。

  3、 自己扇自己俩个耳光,一次不行就两次…

  4、 狂喝水,死撑着不去尿尿,让尿意憋得你不想睡;

  犯困时看不清路面,并且极易做出不当的操作,因此以下教您一些绝招,对付犯困时刻。

  绝招一:避免在午休时间开车,空腹和午餐后最好别开车。

  刚吃完饭时,由于胃部需要血管输送更多的氧分来进行消化食物,因此脑袋自然会显得供氧不足,从而感觉到困倦。尤其是那些平常有午休习惯的人,更容易在午餐后感觉到困乏。因此,如果需要长途驾驶,就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杏、大白菜、苹果食物。开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饮用牛奶,食用香蕉、莴笋、肥肉、含酒精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催眠功效,会在接下来的驾驶时感到隔外的疲倦。

  多吃水果蔬菜,比如胡萝卜、绿色蔬菜、海带、黄豆、土豆、苹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钾、咖啡因、碱性物质、维生素,都有消除疲劳、保持清醒的功能。除此之外,餐饮要有规律,不能空腹开车。空腹开车可能会出现心慌、四肢无力、困倦度加重等症状,影响行车安全。而过饱也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出现嗜睡感。

  绝招二:城市拥堵路面突发困倦,可以采用穴位按摩防犯困。

  如果用手按压位于虎口部位的合谷穴、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面部的太阳穴、耳后的风池穴、鼻唇沟的人中穴等穴位,时间长度在1-2分钟时,可以解决突发的困倦。按压力度保持在1分钟后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就证明起作用了。

  如果条件允许,并且经常驾车长途出行的话,驾驶员朋友还可以买个按摩器放在车内,如果遇到困意绵绵时,停下车来,借助按摩器,按摩这些穴位,让自己彻底的放松5-10分钟,这或许比睡上半个小时还会有效果。

  绝招三:转移注意力,适度休息,必要时可以用冷水洗脸可刺激皮肤。

  行车途中适当地打开车窗吹吹凉风、透透气,空气不流通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播放一些快节奏的音乐,适度的开空调,或买瓶冰镇饮料,或者找个服务区或者可以停车地方,下车歇一歇,活动活动,用冷水冼冼脸,特别多冼冼眼睛,做几次深呼吸。这都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疲劳。

  如果你感到极度疲倦,最好是停在路边小睡片刻,哪怕是二三十分钟,也能最快的恢复精神。不过一定要停在安全的地方,特别要小心抢劫的人。

  绝招四:吃点提神的东西,抹点提神的东西,都唤醒自己的兴奋神经。

  如果在长途驾驶时感觉到困乏,又不能及时休息时,可以吃些能提神的食品,来唤醒自己。长途车内必备的食品可以是:红牛、浓茶、口香糖、葡萄干、西洋参含片。这些食品可以适度补充糖份,在短时间内让头脑清醒起来,恢复精力。

  还可以准备些风油精、清凉油在车上,困的时候抹脑门和太阳穴,凉飕飕的就精神了。

  绝招五:尽量不要单独驾车,与车上的人聊天,或跟着音乐唱歌来解困。

  做为副驾驶,车上的人也要有责任感,长途中不能让司机一个人寂寞地开车,否则司机很容易犯困。

  一个人开车确实很无聊,尤其是长途,困的时候就打开音响听听音乐,最好是能跟着唱,这样就精神多了。副驾驶要和司机聊天,再不行还可以讲笑话,这样司机想困都难。

  绝招六:学会合理、适度的休息,最多每三小时休息15分钟左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全新奔驰SL车型假想图曝光 或搭载纯电动力

上一篇:

新手司机开车上路要避免这三大问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