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上看文章,知道了一个词“有毒员工”。文章里说:哈佛商学院曾做过一个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走访了11家公司超过5万名,业绩差、评价低,甚至处在公司清退边缘的员工之后,研究发现,这些人通常具备四种特征:·持利己主义,不关心他人;·过度自信,对自身没有准确认知;·坚持一切遵守规矩,不懂变通;·通常只与业绩较差的员工在一起,拉帮结派。他们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有毒员工”。研究表明,这类员工往往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我对照着想了想这些年遇见的职场人,事例还真不少。他们的存在,毒害和损伤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同僚和他们自己。
而比遭遇“有毒员工”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可能正在中毒,却尚不自知。
01停摆的指针:安于现状,害怕改变“我真的有点想辞职了,这单位没什么前途。你们觉得呢?”上周朋友聚会,在饭桌上,小玲征询大家意见,但其他人心照不宣继续吃饭喝酒,没人回应。小玲28岁,从前年开始,听她说这话至少超过十次,她所有的不满,我们倒背如流。
老板任人唯亲、公私不分、脾气暴躁还抠门;比我表现差的员工,拿的钱好像也没比我少多少;公司乌烟瘴气,多数人的精力都消耗在内斗而不是工作上。
是嘛,既然这样,对老板不满、对酬劳分配不满、对环境也不满,那你离开就是了啊?但三年了,她没有走,我预计下一个三年,她也大概率不会走。刚开始我们还为她着急,帮她分析,但她留下的理由,总跟她宣泄的不满一样,速度飞快地出口:
老板是抠,胜在不乱裁人,工资发得也算及时;我嘴笨,到哪里不是一样?会叫的孩子有奶吃,我去哪都是不会来事的;这点钱也够我日常生活了,至少有个保底,外面还不知怎么样呢。
就这样,小玲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得过且过,我们也听得习以为常。不愿改变,表面上看,是小玲担心明天的情况比今天更糟;实则,是因为她
从没付诸过任何实际准备,心里没底。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段关于监狱高墙的描述: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高墙,就是每个人内心安于现状、不肯改变的最大障碍。
![](http://img2.shancun.net/201901/18/154055491.jpg)
心理学上有个词“花盆效应”,也是指甘守现状。在舒适的“花盆”里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
守着一成不变的“圆满”不敢打破,总用自我安慰来填补,你的世界就只会是眼前一隅。成长见识,自然永远停留在原来的区域。正如余华所说: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那些时刻保持警惕,从不停止个人努力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废掉的。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害怕改变;不肯迈步努力,对未来患得患失,是一个人开始变成有毒员工的第一个迹象。
02不落地的气球:被打上“不靠谱”印记Kent是我的前同事,40出头。正常在他这个年纪,至少是中层管理岗,但他一直还做着基层的一线技术工作。当时我是项目经理,分给他的任务是一个技术专题,完成时间一周,他爽快点头。我们每晚需要到微信工作群内汇报当天进度。第一天,所有成员都按时发送,除了Kent。我私信询问,他半天才回:“哦,陪孩子做功课,忘了。事情都做着呢,放心。”第二天,Kent依然是唯一没有提交的人。我再问,他语气开始有些不耐烦,干嘛这么形式主义,时间都浪费在弄材料上了,还让人好好干活不?我想,Kent是老员工,年龄又比我大那么多,应该是有分寸的,就没再追问下去。第六天上午,Kent主动找我,不行了,需要额外找个人才搞得定。我差点儿炸了,明天就要交货,你现在和我说这个?Kent说,他做了好几天,突然发现开始的思路有问题,现在重新弄,不过时间来不及了。我默默没有说话,抽调了所有组员当晚回来加班,帮助Kent分担他的工作,最后我请大家吃了顿宵夜。整个过程,Kent没有表现出一点愧意,似乎一切都是应该的。在之后工作中,我也遇到过类似Kent的人。他们大多数其实都不缺独立工作的能力,但过程和结果却无法让人放心。最可怕的,是他们认为只要做了手上的事,就是尽了职责,完全没意识到:
自己的不沟通不反馈,会给其他协作者或管理者带来额外困扰。心理学上有赫勒法则,即有效的监督是上级肯定下级的一种表现,也是上级对下级工作付出的一种尊重。海尔集团著名的S形大脚印,就是有效监督的体现。每天,在车间工作的员工都要经受考评。班组长在下班前,会对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表现不好的员工,要当着大家的面站在S形大脚印上反省。过程管控,是把员工当成一个有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职场人,才会对其有所要求,进行有效监督。真正成熟的职场人在接到要求时,需要的是什么?是令必行,行必果!是工作任务分解后,你每天的实际进度都能匹配预设计划。
靠谱,就是自己的事情保质保量,按时呈现;就是不让管理者担心,不给同事们添麻烦。事事不落地,不靠谱还理所当然,是一个人开始变成有毒员工的第二个迹象。
03掉进泥潭的芦苇:陷在“按酬量衣”的误区不可自拔创业老板们聚会,"新人消极怠工,连续被开"是每次必谈话题。阿海说,他辞退一个小伙子时,对方给他撂了句狠话:“实习期就给3000块,你还想咋的?就这破待遇,你只会找到比我更差的!”给多少钱,操多少心,干多少活,这个逻辑听起来似乎没啥问题。但真正有意思的点也在这里:老板给予报酬的衡量标准,和员工并不相同。阿海摇头,3000块低吗?对,是不高。可你倒是先证明一下你的价值超过3000啊?艳姐也感慨,她公司也曾有一个年轻销售员。出去跑业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都没有工作结果,每月为公司赚来的还不到自己工资的一半。最后跟老板闹,就因为你工资开得低,挫伤了我的积极性,所以我只能做到这份上。阿海说,那几个被辞退的新人不知道,我的助理和他们同龄,月薪早已过万。“他会主动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提出更为公司省钱的方案,会事无巨细安排出差行程……因为有他,我的精力可以专注在业务上,为公司带来更大价值。这些,他们做到了么?“员工让我省心,我是特别愿意给他开出更好待遇的。”
要想拿高薪,先用实际工作证明你行!大多数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总是抱着极高期待值,认为自己理应被重用,理应拿到丰厚薪水。事实上,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新人们还不太可能被委以重任,薪水自然就不太可能很高。
![](http://img2.shancun.net/201901/18/154055971.jpg)
创维集团在招聘名校的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人才时,坚持底薪2000元人民币。他们认为,目前的薪资并不代表你永远只拿这些。只要有能力,能以实际工作证明价值,今后一定能获得匹配你能力的高薪。可惜,那些心急着吃热豆腐的人并不懂。
做好应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任务,自然会有理想收入。职场不是菜市场,斤斤计较、按酬称量工作,是一个人开始变成有毒员工的第三个迹象。
04唯有清醒看透环境和自我方能做“百毒难侵”的职场人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我们今天探讨有毒员工,并不是为老板们洗地。既然存在有毒员工,自然也不缺有毒老板与有毒公司,如果不幸遇上了,尽快离开,是明智的选择。人生那么长,你的每一段职场旅程,走到最终,都一定是在为自己而活。避开有毒员工,也避免成为有毒员工,能让我们的职场更顺畅,让人生少一些纷扰,多一些美好。唯有清醒看透环境和自我,方能做“百毒难侵”的职场人。你要相信,无“毒”一身轻,前方会有更好的去处,在随时恭候你的到来。
PS:微信又又又改版,公子很怕大家找不到我。请宝宝们把公子星标或置顶,才不会错过咱们每次的职场相约哦。为防止失联,请大家跟着下面这张动图步骤操作一把,很快就可以完成啦。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