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创业路书》:一本关于创业和天使投资的众创书籍,现阶段内容完善和案例收集中,规划年底成书
一、首次融资要做哪些准备?
本篇讲的是针对早期企业的首次融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准备。根据土匪的一些实战经验, 然后加上著名股权众筹平台 FundersClub 联合创始人 Boris Silver写的《我从16个月投资55家公司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一些观点,希望帮助没有融资经验的早期创业者,顺利拿到第一笔钱。
商业模式和自我认知
融资当然需要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与我而言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其一这个商业模式的价值在哪里?其二为什么是我们能干这件事?这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作为CEO需要不断思考和琢磨的问题,也是关于是否能顺利融资最关键的因素。当然这两个问题其实涵盖了不少功课,包括市场调研,用户分析、发展规划、团队优势、资源需求、品牌价值、投资回报等等。当然早期企业在发展初期可能因为理解和实际市场的偏差,需要改变发展方向,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秉持对行业的深度理解,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团队基因是非常必要的。
你所在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公司未来有多大。Marc Andreessen 说,“企业的头号杀手是缺乏市场”。再聪明的创业者,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抵挡一个错误的市场对企业的毁灭。Paul Graham 也写道,“在创业公司里,最后的大赢家可能达到的规模会违反我们正常的认识。我不知道这些认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习的,但无论如何,投资创业公司最后可能达到的 1000 倍的效果是始料未及的”。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愿意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行业也是对投资风险的一种管控,这也是创业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市场规模不大的行业,肯定会收到投资人关于是否在做一个“小而美”的“生意”的质疑。
能够回答”为什么是现在“的问题。风险投资是对创业的资本助力,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创业者如何规划资本的杠杆作用,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也关系到CEO或团队对资本的运用和理解。
专注于从用户取得反馈,而不是投资者。你最需要的反馈是来自享受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人。他们是你的用户,而不是投资者。切记切记!在融资的过程中,你肯定会遇到不少投资人的问题和挑战,但是记住,你是离行业和用户更近的人,如果需要寻找答案,肯定是对行业进行研究或对用户进行访谈,而不是对投资人所说的人云亦云。
正式开启融资后,作为CEO肯定要开始和不同机构的投资人进行交流,以下列举了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只有当你做好融资准备时才找投资者聊。作为创业者,你的时间无比宝贵,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投资者也许想在你做好准备之前就和你聊聊,但你应该避免打没有准备的仗。
多展示,少说教。图表和数字要比话语更有表现力,尤其是在对投资者进行演说时。
如果无法展示,你的阐述要很有效。 如果你在想投资者演说的还只是一个概念或者想法,你如何对其进行阐述便显得至关重要。linkedIn 创始人 Reid Hoffman 的就是这样打动投资者的:“偏重概念的演说要更依赖于未来的数据而不是当前的数据,这时要善用类比的方法。”
在投资者面前要充满自信。融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难免会产生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很正常。在与投资人的交流中千万不要流露这样的情绪,如果一家公司的CEO自己都不自信,那试问还有谁敢投资你们呢?
自信但不傲慢,在投资者面前不要太有侵略性。Aggressive千万要有度,过度了就会留下过于激进,很难听取建议的印象。
了解和你一起工作的投资者们。了解投资者的背景,关注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发言和文章。之前在如何找投资人中也说到,找到合适的投资人进行交流,不管对自己项目的发展或融资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反之则事半功倍。
投资者们会相互交流的,灵活一点。
对首次融资者来说,经验的缺乏可能导致融资进程的缓慢和低效,一下列举一些简单的策略提示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效率,避免问题。
让投资者容易在网上研究或找到你。投资者会在网上研究你的公司,所以你需要让他们能够轻松地找到你的信息。Andy Sparks 有篇很好的文章就是关于这个的。之前在如何找投资人中也讲到,合理的曝光帮助行业投资者找到自己也是提高融资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融资需要冲劲。公司的冲劲和融资的冲劲,一个也不要丢。一般融资周期会在三个月到半年,保证自己的冲击,不断地和投资人的进行交流和对项目进行反思,融资是攸关早期创业生死的大事,千万要全力以赴,不能丝毫懈怠。
时机很重要。一般的经验是,不要在 8 月和 12 月融资,因为很多 VC 和天使投资人都会在这段时间放假,这段时间肯定是没有什么效率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你是通过朋友或家人融资,或者在线上融资,又或者即将很有冲劲地完成某轮融资,那么你受到的影响较小。2015年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资本周期,上半年的火热市场,和下半年不少创业者的资本寒冬告诉我们,融资的外部时机很重要。
时间会杀死一切,要尽快完成投资轮。市场变幻莫测,某个大的机会的竞争者也不止你一家。投资者对你的兴趣可能转瞬即逝。将这点牢记在心,创业者应该加快融资的速度。否则错失良机的就可能是你。在之前的估值篇也说到过,快速的拿钱催化企业高速发展,不要执着于高估值才是早期融资的正确原则。
没写在纸上的就是没有。这包括一些合同契约和风险投资协议。在没有最终签下投资协议的时候,一切终究不是定数,即使你拿了不止一家的Term Sheet。
只要资金没到你的账户里,一切就没有结束。心理准备
在融资过程中,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和预期,有些外部因素包括投资环境和投资人的理解的确会大大影响该行业项目的融资进度,创业者正确看待这些现象,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融资规划。
投资者也许会突然想投资你的公司。比如我见过有些原本无人问津的公司,6 个月后却突然有很多投资人挤破脑袋想要加入某一轮投资。原因不外乎那几个。一是你的公司所在的领域突然很热门,每个投资者都想搭上顺风车。二是你的公司的发展挂上高速档,成长迅速,使得投资人都想参与进来。三是你得到某位很有市场导向性的投资人的投资,其他投资人便跟风来投资人。当然,三种情况也可能同时发生。
投资者的兴趣具有滞后性。这和上面一点有些相关。如果你的公司确实在从事一些全新的领域的工作,很多人在最初都会把它当作笑话来看待。Chris Dixon有句名言,“下一个大事物在最开始都会被误认为一个玩具”。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滞后的。
二、早期创业哪些钱不能拿
创业大热,早期投资大热,我辈幸甚,国之幸甚!
隔壁家小王去年第一次创业,有个传统行业老板老刘很看好小王,投资小王一百万,这个本来是好事, 唯一的问题就是但占了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小王开始没在意,觉得自己初次创业,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有人愿意出钱,还愿意让自己占股份觉得也不错, 这个肯定比上班强。
一年以后当公司做的稍有起色,团队成员信心满满, 觉得美好前程尽在掌握,准备去资本市场融资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股权结构有问题, 根本不可能融到钱。然后尝试去和老刘谈, 希望能出让股份,或者给团队股份,但沟通的结构并不理想。
老刘提出一个方案,可以出五百万把这百分之七十的股份买回去, 其他不考虑。而公司也马上面临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真是愁死小王。
这个就是个很典型的一个在开始的时候就拿了可能不该拿的钱,导致了后面整个事情都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情况, 甚至公司的没落和倒闭。
那到底哪些钱不能拿呢,简单总结了下,不一定完全,只是抛砖引玉。
1. 不平等条款
如果在投资协议中,出现超额股份、不正常对赌、各种严厉监管等的条款,要么就是和投资方进行协商,要么可能就要考虑投资方是否合适。
这种不平等条款可能会在中后期对企业产生非常致命的伤害。早期创业者还是必须对公司拥有彻底的控制权才能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
简单说, 早期投资超过30%股份,对赌收入、利润,如果委派财务等这些不平等条款, 可能就需要特别当心了。
2. 借资源之名占便宜的
有些投资方可能在投资前许诺种种资源,比如‘xxx领导很熟’,’某某公司CEO很熟’,‘xxx流量肯定帮你导’等等, 然后希望估值等打折,甚至极低的价格进入。
可能这些资源非常靠谱,公司非常需要这些资源, 但是在这里建议宁可在这些资源兑现之时再给与打折,否则一旦完成融资流程,就会处于一个很被动的位置。
所谓的资源除非是这个承诺的人自己个人的资源, 如果只是公司的资源, 十有八九这个事情不太好操作。
3. 小股东的身份,大股东的权利
有些投资方小股东的身份,但是在公司决策、资金使用、人员任用等方面都是大股东权利,甚至一票否决权。
那创业者可能就是一个类似打工的角色,对公司而言毫无益处。
因为在很多投资协议里, 会隐藏很多这样的条款, 然后加上有些投资方就是强势和霸道著称, 可能面上是个小股东, 但因为这些条款可能会卡的整个团队特别难受。
4. 战略意图太明显
有些大公司、甚至行业领先公司经常进行一些早期投资,会有非常明显的战略意图, 比如不能和几个竞争对手合作,在某些业务上必须有要和他们进行紧密合作。
这种决策比较难,主要要考虑的还是自己公司的业务是否真需要这么一个’干爹’。
但我觉得,在创业企业早期还是不建议战略投资,在需要一些战略资源的时候宁可用现金去购买,可能会更合算:),举个例子:某知名搜索网站在投资公司时,都是签订框架协议保证未来n年带来多少流量,并将流量折价成为投资款。或者要求投出去的现金,必须有多少用来购买该搜索平台广告。因为一些去市场上也能购买到的资源而拿了战略投资的钱,从而使自己的公司失去了很多可能性和合作机会是得不偿失的,过早的站队的会给早期创业公司带来发展上的掣肘。
5. 官僚机构
这种看公司,如果是想做件大事的创业者建议就直接PASS吧,各种官僚的流程烦到你死,非常耗费早期创业团队原本就很紧凑的人力和精力。
目前碰到的绝对不能拿的钱大概是这些,这里还需要补充一下,不仅有些钱拿了烫手,有些TS(投资意向书)也需要经过思考和判断才能接受,否则也会有不少坑等着你。
1.信息盗贼
某些机构的投资人或者EIR(入驻企业家)本身也处在一个相对机动,随时可能参与创业的状态,少部分在投资机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好的创业方向或者是解决方案。本着尽职调查获取创业者的一些底层逻辑、核心数据、核心合作伙伴等信息,图谋复制新业务或者改进原有业务。诚然创业者的确很难分辨这样的情况,所以尽量寻找有信任背书的机构或者投资人是规避这种情况的办法。
2.价格操纵
这样创业者就会非常被动,之前的给过的TS也有可能不会继续推进或者比较犹豫,白白浪费了最好的融资时机,最后可能只能委身于这家善于在竞价环境中制造信息烟雾弹的机构,价值遭到低估。
3.Drop大王
一般比较在乎声誉的机构都不会贸然出TS,很为TS的drop率也会影响机构的口碑,所以一般这样的机构喜欢出NDA(保密协议),NDA是不具有排他性条款的。
创业初期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小创业者,有人愿意出TS给钱就不错拉,哪还想的了这么多,切记拿到正确的钱才能帮助公司在资本的催化下快速发展,所以一定要甄别正确的钱和TS,否则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反而会拖累公司的发展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