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要光讲个热闹。上市要领先业务领先或者上市的时间领先的公司,容易被资本市场理解和认知,新业务模式、新技术创新的公司更要注重这一点。行业领先的公司容易被投资人理解,但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行业领先,所以上市的时间领先也很重要,先上市的公司容易被认知。上市的好处大家都很清楚,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更加规范。上市能增加公司的信用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最重要的,公司上市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整合资源。上市后,公司的战略对,发展就会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内上市的申请等候时间是不确定的,更需要提早安排。上市总要有一定的得失,有的公司上市准备不够提前,过程还时而犹豫,结果错失很多机会。有的公司上市的时候看前面同行上市估值高,融了不少钱,这次自己融的钱比已经上市的同行公司融得少,感觉市值不好看或者没面子,上市一拖再拖。通常IPO这个事情,拖延、犹豫很难得到特别好的效果。除了资本市场的因素,公司业务发展的轨迹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一般来说,公司业务很难持续高速成长,企业会在某一个阶段快速上升,比如说50%、100%的增长,有的阶段可能30%增长。这个增长也非常好,但是相对于50%增长已经逊色了,由此带来一些疑问。这个问题在A股市场相对好一些,A股市场更关注合规性,对业务发展可能关注度会弱一些。但是如果在美股市场,或者是香港市场,对企业未来的战略和发展非常关注。所以,公司上市尽可能赶早,更好地契合公司快速成长的时机。业务特色要突出要想让资本市场听进去、听明白、并且记得住,公司就要有特色。买商品时,我们关注商品的特点。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买股票也会关注公司的特点。公司的特点突出,投资人就会相信你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股票的特点就是公司业务的特点,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一个方面是公司所处市场的潜在空间特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团队的能力特点。团队特点体现在能带领公司走得更高、走得更远,遇到经济、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比同行企业发展得更好。有了这些才能说清楚公司能胜出的逻辑,才能吸引投资人。这几个特点要在公司的招股书里讲得非常清楚,能说出来为什么我们公司能够成长得更好。一般企业在招股书里面写了就忘了,写的时候不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给别人看的,结果公司做的和说的不太一样。招股书写的内容如果是你真正能够做到的东西,说的和做的就一致。这个特别重要,按柳总的说法,不断地说到做到,投资人就会相信你,你在市场上才会受到欢迎。在美国上市,这些方面投资人非常关注,有国内企业在美国上市由于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变成了被低估的或者是被打击的中概股之一。现在国内上市这个方面不够重视,因为是审批制,监管机构更关注合规性,合规过了,排队批准了,就不愁卖股票。股票首次发行定价比较低,上市一开盘就是几个涨停板,这个时候大家容易忘了是企业做得好,还是市场给的溢价高。公司等待上市可能排了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高估值是公司获得的审批溢价或者是排队等待时间的溢价,并不是业务的溢价。以后排队的压力减缓,或者国内上市更市场化,包括推出注册制,对公司的业绩表现就会更有压力。选择适合的资本市场与适合的交易方式不同类型的公司适合不同类型的资本市场。上主板,公司必须有一定的体量,利润5亿以上甚至更高;上中小板,公司净利可能需要1亿左右;上创业板,利润规模没有那么大,但是增长速度要求很快;公司如果还不够上市的标准,新三板挂牌是一个选择,对公司规范化管理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帮助。新三板已经挂牌近8000家公司,大概有3%到5%是非常不错的公司。当然,新三板流动性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选择资本市场一定要结合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发展不是团队的志向问题,而是业务规律决定的。如果企业规模不是很大,而你选择了一个青睐大企业的资本市场,你的企业在里面是小个头,公司估值和交易活跃度都会受限。反过来,如果选择适合企业的资本市场,你在里面属于领先的地位,估值就很不同。我们投资了一家技术领先的软件企业,原计划去纳斯达克上市,经过分析发现当时A股市场更适合公司。公司迅速在2006年调整战略,2008年在A股中小板成功上市,现在发展非常好,市值达到400亿。当时如果选择上纳斯达克,就很难获得这样的发展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方式与交易时机也很重要。公司的业务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如果方式不灵活,会耽误业务的发展。尤其政策不断调整变化,要尽早理解政策。上市的方式有直接IPO,也有借壳的方式,或者将公司的业务整合到一家上市公司中。一家香港上市的IT公司,计划拆分软件服务业务在A股上市。在A股排队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形势改变,一些大客户的采购增长不是特别好,甚至是平的,如果申请IPO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疑问。这个时候公司很快考虑调整,改为借壳上市。2010年、2011年公司筹划借壳,花了9个月时间成功上市。如果静态去算,借壳需要付出一个比较大的成本,但算大帐就不一样,当时公司加上壳总市值50亿,现在公司市值近300亿,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上市后能够做一系列并购,对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经济放缓的时候,内部增长不足以支撑公司发展的需求,还必须有外延式发展。收购兼并是上市后很多公司采取的发展策略,也是CFO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借壳过程中,对壳的审批、壳的背后有没有不规范的东西,这些都要掌握得很好。做选择时要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想问题,往前看,不要在小节上纠结,有的时候患得患失耽误事情。一家企业,曾经有一个和上市公司1:1合并的机会。两家的利润都在5000万左右,这家公司非常需要钱,上市公司有很多现金,行业相近,管理团队互相认识,两家合并起来非常互补。但是公司谈来谈去,没有谈成,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会。上市准备做到位上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有规范的事情,比如法律、财务方面的规范;有业务的事情,比如战略、公司结构的调整;还有管理团队的利益,比如激励方案。在这个时候,控股股东的诉求、一般股东的诉求、管理团队的诉求、投资者的诉求,各方是不一样的。怎样平衡,怎样协调,怎样沟通,都要有提前的考虑和安排,不要到时候再考虑。有的公司考虑不周,甚至导致某些股东、某些管理团队成员的不愉快。一起吃苦容易,一起享受不容易。给CFO的寄语公司筹备上市重点关注以上四个方面,还有许多重要环节,主要靠CFO去学以致用。没有经历过IPO的CFO,多向有经验的CFO私下请教,多分析一些案例。资本市场看上去比较神奇,大家日常多关注就会慢慢熟悉。现在资讯很发达,但是我们要注意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要光讲个热闹,一天后就忘了原委。做好CFO,首先财务金融要熟,专业能力必须过硬,新的政策要熟悉,知识面要广;其次要善于结合实际,能深入业务,勇于担当和协调。CFO不是做业务的,更多是平衡业务单元的利益,这个时候要敢于担当;最后,多实践,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