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减税空间从哪来,是否可以超万亿?

2019-02-01 21:59:43浏览:100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如果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能够落地,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将有望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虽然大家都在期待减税,但现实的问题是,

如果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能够落地,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将有望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虽然大家都在期待减税,但现实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其实制约了我们减税的能力。

18年10、11两月,我国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虽然在过去两年的4季度,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也曾出现过负增长,但都是出现在11月以后,今年则是提前到10月份。而上一次税收增速在10月份出现负增长,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

而且从税收的结构来看,11月的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下降1.2%,国内消费税收入同比下降71.3%,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9.4%,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17.3%,四大主要税种全部出现出现负增长,说明财政收入面临了巨大的减收压力。

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反映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与增值税相关的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5.4%,上一次类似低增速也是出现在2008年。与消费税相关的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8.1%,为03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而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10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至3.6%,位于过去3年的最低位水平附近。

如果财政也没有钱,靠什么来减税呢?我们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以支撑减税:

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对应,因此第一种减税方式是压缩财政支出。政府的财政支出通常包括经济建设、行政支出、医疗社保、教育、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项目。我们发现,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当中用于经济建设和行政支出的比例过大,存在压缩空间。

我国事实上存在着较多的财政供养人员,仅以窄口径的公务员数量而论,16年底我国仅有719万人左右,但按照08年披露的公务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估算,16年我国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接近4300万人,平均每百万美元GDP供养财政人员3.8人,约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

19年,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估计会达到22万亿,如果能够减少5%的经济建设或者行政支出,就可以释放超万亿的资金用于减税。

第二种方式,推进国企混改,出售国有资产。根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负债总额118.5万亿,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50.3万亿。

综合来看,加总一般企业的国有资本及权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之后,17年我国国有净资产总额约为87万亿。如果能够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例如出售国有企业部分股权,哪怕仅仅是出售国有净资产的1%,就可以筹资近1万亿用于减税。

如果既不想减少财政支出、又不想出售资产,那么还有第三种减税的方式,就是政府举债来减税。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债务率还不高,具备短期上升的空间。目前中国的国债和地方债总余额为32.7万亿,按照18年预计约90万亿GDP测算,政府债务率为36%,但这是只是公开的政府显性债务。

实际上我国存在规模庞大的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不合规的操作或者变相举债产生的,我们测算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30万亿左右,但这部分债务严格来说并不能都算成是政府债务,假定政府和市场各承担一半责任,那么我国政府的总债务水平约为48万亿,约为GDP的53%。而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17年中国政府债务率约为47%,和我们测算的大致相当。

因此,按照中国50%左右的政府债务率,目前依然远低于美国的97%、日本的100%,欧元区的87%。这就意味着我们也具备举债来减税的能力。

如果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能够落地,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将有望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互联网造车大逃杀,200亿都不够花

上一篇:

春节经济观察:返乡80、90后已成“扶贫”新力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