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云在人工智能大会上大谈AI和新制造。郭台铭在内部大会上与马云隔空喊话,表示对马云的观点“两个同意,一个“强烈不同意”。马云称,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不在制造行业本身。对此,郭台铭强烈不认同,他认为,“如果没有好的车刀、半导体、模具等硬体,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制造业的关键竞争力还是在本身制造技术能力。”今日,台湾《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称,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总裁及董事长郭台铭在鸿海集团内部大会上谈到集团积极布局全球智慧制造与AI。在谈到对未来产业的发展想法,郭台铭以最近引发热议的马云在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为例,指出了他对马云观点的“两个同意,一个强烈不同意”。马云认为,拥抱AI才能迎接未来生活;未来的企业都要和AI结合,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力不仅是制造,更是要完美结合服务。郭台铭同意这两点,但但郭台铭在大会中也提到,马云说“未来的制造业竞争力将不在制造行业本身”,这一点他“强烈不同意”。鸿海集团的AI布局郭台铭表示, 以手机代工制造起家的鸿海正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鸿海集团正是工业AI的代表。此前,郭台铭曾不止一次表达了鸿海布局AI的决心。郭台铭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外界都认为鸿海是代工厂,把公司跟苹果联系在一起,但鸿海将从硬件转型成软件公司。”今年2月份,郭台铭在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宣布,未来5年预计将投入1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43亿元),从AI人才培育、物联网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布局人工智能,全力推动集团从制造加工业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7月份时,郭台铭还表示,只要投入AI 有效果,投资金额可能超过100 亿美元。鸿海于今年2 月份在台湾成立“AI 应用实验室”,分别与Landing.ai、Synergies.ai 及Human Longevity签下3 个与AI 有关的合作备忘录(MOU),挑战全球生产车间AI、全面管理无人化及精准医学。同时,富士康作为鸿海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经营主体,承载着鸿海的转型重任。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FII)今年6月份在上交所登陆A股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超过270亿元,期待发展工业互联解决方案、5G通讯基础建设及物联网互联互通等,为富士康的智慧制造及AI应用发展获得资金来源。7 月份,郭台铭赴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起出席富士康面板厂动土典礼,并宣布在硅谷成立AI 新公司,公司预计招募百位以上AI 专业人员,与现有上千位处理工厂自动化的员工一道提高制程产能。除此之外,还与美国相关AI公司商谈投资、收购事宜。“一个不同意”鸿海从实体制造起家,具备领先全球多年的经验和技术,曾靠为苹果公司等高科技代工而赚得大量资本。但从2008年开始,富士康陆续出现亏损,郭台铭寻求不同的策略试图摆脱“代工厂”的标签,通过开办电商平台、投资光伏产业、收购夏普进入不同的领域,但成效并不是很明显。随后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而鸿海赖以生存的智能手机行业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后发展开始疲软。面对萎缩的智能手机市场,鸿海将目标锁定在代工之外的新增长点——工业互联网领域。按照郭台铭的阐释,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可用九个字来形容,即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云”是云计算,“移”是移动讯息,“物”是物联网,“大”是大数据,“智”是人工智能,“网”是工业互联网,加上机器人。这些硬件设备从核心层到IaaS层,到PaaS层、SaaS层,富士康已经累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这些设备都是自制,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郭台铭强烈不认同马云所说的“未来的制造业竞争力将不在制造行业本身”这一说法。他认为,马云是以零售电商、“卖东西的人”在看产业,这和鸿海集团不一样。“如果没有好的车刀、半导体、模具等硬体,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制造业的关键竞争力还是在本身制造技术能力”,郭台铭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