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now?
相比深圳、重庆、成都、天津等城市接入外卖服务的711便利店,北京7-11牵手美团外卖的时间点明显滞后。北京7-11方面称,之所以现在才上线外卖平台是由于前期市场调研的时间较长,上线外卖平台需要仔细考虑食品安全、商品毛利、店铺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考量、试运营后才决定全店接入外卖平台。审慎甚至有点动作缓慢,北京7-11拥抱互联网很是被动。在北京7-11方面看来,其他品牌便利店的运营情况和试点的几家店铺情况并不乐观,外卖的销售数据在整体门店销售中不会占很大比重,只是作为门店销售额的一个补充。换言之,北京7-11并不寄希望于外卖拯救销售额,拥抱互联网,此时亦不是最佳时机。Why没有外卖?
7-11创始人在《零售的哲学》里曾提到,日本的7-11是有外卖服务的。
Why美团?
北京7-11方面表示,除了美团,接下来北京7-11也会继续与其他外卖平台洽谈合作。为什么选美团?其实早在2016年,重庆地区7-11就宣布开展O2O业务,其合作伙伴为美团外卖,声称(重庆地区)7-11便利店接入美团外卖。从市场份额来看,即将赴港上市的美团点评在招股书当中声称自己行业第一,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第三方互联网大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美团外卖占59%的市场交易额,相当于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市场交易额之和的1.5倍,互联网外卖行业呈现出“631”格局。选择行业老大,似乎情理之中。不过据京东到家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上入驻的便利店总数接近4000家。今年1月京东到家上所有便利店业态的销售额(GMV)超过了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2016年年初就已入驻的7-11在京东到家上1月份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了400%。其预计,今年年内共会有500多家全家便利店以及3000多家7-11和罗森便利店入驻京东到家。全球火爆除了中国大陆
日本7-11超过2万家,平均每店每天来店客数超过1000名,全年总来客数量约74.5亿人。2016年的销售营业额达2753亿元,营业利润148.4亿元。无论是营业额还是营业利润的排名,7-11在日本都是零售业的NO.1。美国7-11更是走在科技前沿,2016年底,7-11与商用无人机创业公司Flirtey达成合作,通过无人机运送商品,包括热食、冷饮,以及非处方药,订单送达时间不超过10分钟。2018年初,在中国台湾开设全球首家7-11无人便利店 “X-Store”。整合采取了国内外超过20家厂商的人工智能科技技术,并研发了结合脸部生物特征辨识、商品辨识、电子标签、IOT系统、智能语音系统、自动结账支付系统、扫地机器人等多项高新科技,开创7-11的国内首家无人便利店概念店。作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企业,7-11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554家门店,店铺数位位居世界首位,营收超过3000亿元,2017年全球500强排名第167。零售界甚至有这样一盛誉:世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然而这个在全世界处处开花的企业,在华发展似乎并不顺利。2004年入华,至今已有14年之久。一直坚持直营的7-11在2012年开始在中国开放加盟政策,并悄然降低京城加盟门槛,分为A类委托加盟(28万元)和D类特许加盟(70万元)两种方式。然而直到2014年,7-11仍处于亏损状态。援引王府井(16.500, 0.32, 1.98%)百货公布的2014年度报告,王府井持有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7-11)25%,且此部分持股2014年度给王府井带来259.1万元亏损。7-11当年在华亏损达1036.4万元。有分析人士称,7-11一半的收入来自服务,水电煤交费、ATM取钱、快递、干洗等,这些服务性收入占了7-11营收的很大比重。但在中国大陆,这些服务基本上都被电商蚕食了,比如水电煤交费被支付宝替代,外卖被美团替代。快递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的快递很贵,7-11有进入的空间,但中国大陆的快递很发达,没有7-11发挥的余地。便利店并不好做,也很容易亏损。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便利店赚钱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