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区域教研工作先要建章立制

2018-12-22 22:51:08浏览:81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随着教研工作的改革和深化,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将公办园和民办园整体纳入学前教育教研的范畴,培养教研骨干,发掘教研工作经验,整

随着教研工作的改革和深化,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将公办园和民办园整体纳入学前教育教研的范畴,培养教研骨干,发掘教研工作经验,整体推动区域教研工作,获得了重要发展。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工作边界比较模糊、专业教研人员配备不足、范围广且工作量大、对幼儿园业务指导的实效性不够等。做好区域教研工作,核心是要处理好制度和机制、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等关系,具体策略可以包含如下内容。

基于差异分层开展教研工作

在一个区域内幼儿园常有不同发展水平。如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幼儿园,一级幼儿园是教改的先锋,在区域内发挥着骨干示范作用,是园本教研的核心力量。二级幼儿园的教研制度基本健全,能开展常规教研,积极参与区域教研活动,这级幼儿园教研依附上级业务单位现象明显,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管理者和教师专业自信心不足,普遍希望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单位能给予幼儿园和教师更多机会。三级幼儿园从性质上来讲多属于民办幼儿园,规模较小,班额不大,硬软件投入少,办园质量差,园长和教师的学历低(主要是职高或以下学历),园长与外界接触少,办园的意识落后,多关注幼儿园的经营状态和经济收入情况,无幼儿园长远发展规划。教研活动常常是组织教师进行简单学习,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突出问题就是教研管理松散,无健全的教研制度。

按照分层要求的基本原则,对于一、二级幼儿园,应鼓励支持它们根据园情自主开展研究,保证对本质问题的寻找及研究的深度,培育特色;对于占比例较大的三级幼儿园,依托行政和教研支持,借助优质园的力量,帮助和引领其开展教研活动。从规定做起,再到规范做好。以一级幼儿园为核心,带动二级园,影响三级园,逐步形成积极而良好的园本教研文化氛围。

建立教研工作室引领示范

以教研员工作室为平台,帮助薄弱幼儿园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推动以学习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深入幼儿园研培活动,进行实践修炼,不断提升教研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工作室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总结反思,发挥教研员的指导者、培训者、研究者的作用,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其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研讨,使工作室成员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通过实践探索,充分发挥教研员团队的教研、科研、培训优势,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指导幼儿园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总结反思,提炼出教研员专业引领、幼儿园研培落地、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策略,并进行推广。

建立教育联组共享优质教研

为加强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成都市2014年9月启动了学前教育教研联组的建设,通过4年多时间,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联组工作机制,形成了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成都市学前教育教研联组工作机制的构建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个阶段——起航: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下发推荐人员建立联组的通知,采用“一月一园一研”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区(市)县推荐,中心教研组合议,确定覆盖21个区(市)县,包含学前教育教研员、省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县幼儿园骨干教师在内的成员。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与科学)、艺术(美术与音乐)五大领域及综合(生活、游戏、环境)分别组成10个教研组(后动态调整为9个)联动开展工作。每个教研组由高等师范院校专业教师担任顾问,进行具体指导。教研联组承担区域学前教育教研重大工作任务,参与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参与指导幼儿园业务工作。受到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欢迎,对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阶段——融合: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借鉴国培混合式培训模式,利用QQ等软件的“网络教研+幼儿园实践场景”的现场教研,开展联组教研活动。聚焦质量,市、区、园三级联动,探索不同的教研模式,继续深入开展学前教育教研活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实行组长负责制。作为专业引领者的组长在联组教研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与顾问和组员共同确定教研主题,并与市级教研员做好对接,便于统筹安排每一次教研活动。

二是制定活动流程。按照行动研究的思路,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按照审核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流程包括:学习研讨—确定主题—自主申报—细化方案—审核通过—具体实施—记录小结。

三是开展专题研讨。教研活动必须聚焦主题,每个月每一次活动都需要紧紧围绕主题,细化为一个一个专题,深入开展。

四是实施动态管理。从一月(时间)、一园(地点)、一研(专题),按照时间轴线纵向推进;同时,打破园级界限,从每一个小组和9个联组走向区域的整体联动;按照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方式动态实施。

第三个阶段——回归: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调整教研工作策略,在鹰架(支架)理论指导下,用“放飞雏鹰”的思路,促使教研骨干回归区县教研和园本教研,推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联动开展“回归”教研活动。每组一学期只有两个月组织市级教研活动,其间2-3个月让组员设计和组织区(市)县二级联组教研活动或园本教研活动。在“回归”阶段,继续进行各组教研成果梳理、提炼工作,同时加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尝试普职融合、职前职后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思路,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常态而深入地开展教研。

在区域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机制的建设中,加强对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的有效指导,组织中心组对区域教研工作进行集体视导。一方面按需视导进行诊断和指导,另一方面梳理和提炼区域教研经验。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09日第2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孩子需要自己待会儿

上一篇:

变革时代学前教育尤需坚守质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