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数字时代,重新定义劳动教育

2018-12-22 22:57:58浏览: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对教育卷入程度的加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维度。在数字时代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对教育卷入程度的加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维度。在数字时代,劳动更多指向创造性内涵。这一新趋势亦揭示了劳动教育的新起点,指引学校面向社会与未来,创新和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编者

一般而言,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教育、社区或社会公益劳动教育、生产与生活服务劳动教育等。在新时代,除了上述劳动形式,还出现了非物质劳动形式,并日趋占据主导地位。

非物质劳动,是指创造非物质性产品、生产商品信息和文化内容的劳动,如创造信息、知识、关系、交往以及情感反应的劳动。它主要包括智力或语言劳动与情感劳动等两类,其最新形式或代表形式是数字劳动。在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是数字劳动者,作为数据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存在。面对这一趋势,学校劳动教育亟须理念刷新。

理念不断更新——

劳动教育高度融合多元教育

在数字劳动时代,劳动教育的主体并不是单向度的学生或教师,而是人本身。学校所有人员都可以通过数字或数据成为互动的、平等的、多元的主体。每个人既是劳动教育的受众、观众,也作为学习者、网络粉丝、阅读者、行为艺术家等角色参与劳动教育。

与之相应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也将主要来自数据。新时代劳动教育中的每个人通过数字劳动,既使文本增量,又把自己的独特个性、交际能力和丰富情感融入其中。这种数字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可以同时进行,并且能在任何时空进行,突破劳动教育的时空限制,打破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之间的界限。这意味着,数字劳动形式下的劳动教育高度融入当前教育的全部内容,贯穿教育的始终和全部,因此,几乎可以将一切教育形式都称作劳动教育。

按照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劳动只有表现为自主的创造性活动时才有价值,否则就是谋生而已。因此,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解放人,解放人性。在这一理念下,学校应认识到,数字劳动主导下的劳动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争取到更多的自由时间或闲暇时间,获得劳动的自由或自主权,享受网络空间带来的丰裕福利、无限知识、平等权利、多元文化、自由思想等,创造并共享人类一切知识,平等参与知识的创新与分配。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观念引导者的角色。可以看到,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在打破传统劳动形式之余,也在不断突破地球和自然承载的能力水平与极限,生态危机等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学校劳动教育理念中,生态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开展生态劳动教育,必先明白:作为劳动对象和场所的大自然,是“物”显现之所。理论上,人虽然不断通过数字劳动,加速增长自身劳动能力,加倍扩大物品生产的范围,获得极大丰富的劳动产品,但是,显现“物”自身并没有因为人通过数字劳动侵占地盘的扩大而有所减损,而是继续保持自己不可完全认识和把握的特性,产生更巨大的的反抗。

换言之,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其前提是敬畏和尊重自然,认识到人与自然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关系,而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进而调整和改造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相处。

实践立足当下——

劳动教育指向培养综合素质

今天的劳动教育在实践中仍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正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1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所言,数字劳动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活动,从日常生活到国际关系,从工作到休闲,并且正在重新定义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多个方面。因此,学校在数字劳动背景下的劳动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物质劳动、非物质劳动带来的劳动技术需求,加速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提高学生适应和发展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的能力,养成健康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一方面仍然重视物质劳动教育的价值,发挥物质劳动在创造价值、磨炼意志、提升自我上的重要意义,并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生态理性或生态价值观;另一方面,重视数字劳动的创造价值,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跨越各种教育形态的界限,服务于全社会,创造共同的教育价值,获得人们对劳动的尊重,从而“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

秉持积极的劳动教育态度。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态度,是指教育学生在数字劳动时代正确劳动、愿意劳动、乐于劳动、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学校应引导学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和处理数字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遵守数字劳动的法律规范,杜绝数字劳动中的网络欺凌和犯罪活动等。同时,学校以学生熟悉的数字劳动生活为蓝本整合课程资源,组织教育教学,向受教育者宣扬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展示和阐明数字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积极引导学生领略数字劳动世界的神奇,引发学生参与数字劳动的兴趣,创造数字劳动时代的新文明。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数字劳动,鼓励学生在其中自我创造和服务,潜移默化,学习和领会正确的劳动态度。

培养健康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说,当前学校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一批“网络原住民”,或可称为“数字国民”。因此,在信息爆炸式涌现、内容良莠不齐的数字时代,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稳定的、自发的、健康的、良好的劳动行为;同时,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协调和配合,使学生对数字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在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情感推动下,锤炼劳动意志,开展劳动实践。

新时代劳动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要依靠有意识的学校教育,更依赖无意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要通过整合数字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字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系统教授;家长要身体力行,成为科学、自制地进行数字劳动教育的模范,并让学生在数字劳动生活中自己管理好自己,做好细节和小事;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数字劳动环境,全民做数字劳动价值规范的践行者和维护者,珍惜数字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更新和发展劳动技能。数字劳动推动了脑力劳动整合与体力劳动提升,并赋予劳动者独立发展自身能力的自由;推动劳动分工的复杂化与合作的丰富多样性,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智力发展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劳动教育要以努力实现新时代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目的。当然,对于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学校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力技能,为新形式的劳动教育提供基础。其次,学校可以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形式,提升劳动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水平,在更高程度上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机能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数字劳动需要学生智力机能、审美能力、道德水平的提高,把劳动教育同教学,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与新时代生产劳动有关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字劳动生产工具的技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新时代真正弘扬劳动精神,学校教育亟须在理念与实践层面予以创新,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8日第5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上一篇:

庆群:培育学生新气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