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瓶颈之一。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
职业培训将出现七大新变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技能等级等制度,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按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4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解读说,这次推出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跟以往职业培训政策有七个方面不同:一是政策目标上,二是重点群体上,三是培训类型上,四是培训供给上,五是人才的评价上,六是在机制的创新上,七是经费的保障上。
汤涛介绍,从去年开始,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参加失业保险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上,实施效果非常好。有些地方还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比较典型的是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越好的地方,这部分经费的分配越多。”汤涛说。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李秋全说:“职业继续教育培训是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钥匙。终身职业教育培训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高素质、创新力强的产业队伍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终身学习无论对个人、组织或社会而言都极为必要。现在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一个专业化、个性化、机会均等、灵活且相互协调的高质量职教体系。
“比如德国目前推行的就是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职业教育培训不只是职业的开始,还必须要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从1979年参与率不到10%增加到1997年的30%,目前已经达到80%以上。”李秋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