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在1974年的国际儿童图书节的献词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样说。时过境迁,书里描写的世界可能已经改变,但人们对阅读的爱却鲜活如初。
刚刚结束的“双11”中,有一组数据让人没想到:图书销售额增长近90%,30分钟破亿元,21—30岁的年轻人成为购书主力……
这些数字令人意外。在这样节奏轻快的时代,不少人忧心国民平均阅读量的下降,也产生了读屏与读纸孰优孰劣的介质之争。但实际上,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无论是凿壁借光的清苦,还是坐榻品读的享受,阅读从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刚需,无关时代,无关媒介。
有人说,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梵高阅读麦田,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后乘凉;弗洛伊德阅读梦,发现一条直达潜意识的秘密通道……“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阅读总能帮助人们透过薄薄的纸张,感受历史进程的脉搏;总能启迪人们略过苍白的语言,体验人生百态的曼妙。如果说,人生的旅程就是探寻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可能,那么阅读,或许就是不同世界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