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女儿班上当班主任助理刘自强资料:在孩子身上寄托读书梦想
校方
以后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家长“专职”到学校工作
女儿
父亲在学校,还是有点压力,但会更加努力
专家
孩子必须经历独立的成长阶段,家长要注意角色边界
刘自强坚信,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40岁的他,在学校找到一份“工作”——在女儿和侄儿身边陪读。高中毕业后,他做过好几次梦,再次回到学校读书,这个梦不能实现了,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在泸州市古蔺县,刘自强是个“知名企业家”,他自称已经“财务自由”。他自幼家贫,白手起家,他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看着一种财富,某些部分,他希望分享给孩子。刘自强去学校“陪读”的想法,源于2015年的一次身体检查,医生说他可能瘫痪,他一晚上睡不着,突然意识到“挣再多的钱都不如把孩子培养成才”。他很快弄明白,这是一次误诊。但“好好培养孩子”的想法,却被很快付诸“实践”。2017年9月,女儿和侄子小升初读初一,他来到学校“上班”。
这样陪读,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利吗?教育专家怎么说?
刘老板的新工作
陪娃读书
一份没有工资的“工作”
当班主任助理,在学校过夜
刘自强见谁都乐呵呵的,他刚买了一台咖啡机,放在“家校共育”办公室,他招呼每个老师到他的办公室来喝咖啡。社团活动后,他又把学生叫来,每个学生煮一杯,并给他们讲怎么使用这款“进口机器”。
他以前也没用过咖啡机,自己拿着说明书摸索了半天。他爱学习,办公室的书柜里,好几十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都是来学校后买的。他有些不好意思,“这些书还没挨着读完。”
买咖啡机的初衷,并不是他喜欢喝咖啡。因为“家校共育”办公室要接待老师、家长,也经常找学生来这里谈话,他说,给他们泡杯茶、煮杯咖啡,就可以让他们“坐下来,慢慢谈”。
去年下学年,女儿和侄子到古蔺县实验学校读初一以后,刘自强被学校聘为家委会主任,随后,主动跟学校提出要来“上班”。校长扶军表示支持,在古蔺,刘自强是“知名企业家”,口碑很好,但扶军还是感到意外,“这个家委会主任格外认真。”
“考察期”过后,扶军提出,要给刘自强一个“校长助理”职位干,但刘自强“没敢接”,自己要求“做个班主任助理吧”。副校长曾嵘介绍,在学校,刘自强负责组织学生的课外拓展活动,代表家长与学校沟通,接待家长参观学校,以及学生一些行为规范方面的管理,当上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助理”后,学生的日常管理也被纳入其中。
扶军开玩笑说,有时候觉得,“这个‘班主任助理’,比我这个当校长的还忙。”在学校,刘自强的作息跟一个班主任无异,学校没有对他作出考勤,但他“很自觉”,办公室旁的小隔间里,放着一张简易弹簧床,周末以外,他一般在这里过夜。据悉,当班主任助理,刘自强没有工资。
“早上要带着孩子们跑操,晚上要查寝室”,刘自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住在学校方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