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硬件建设资金有限怎么办?上海市周浦中学注重内部挖潜,充分利用身边生活资源,同时整合利用高校与社会资源,试图走一条“低成本、少投入、效益好”的创新之路
2014年开始,沪浙两地率先实施了新高考改革。如何有效克服实施新高考方案过程中分层走班后硬件和办学经费不足等各种困难,是所有相关学校绕不过的问题。笔者原来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教育理念,拓展学校资源半径,借用或引入高校实验室资源,开设“生活教育”创新实验课程,试图走一条“低成本、少投入、效益好”的新高考教改之路。
改造拓展现有设施,满足走班制需求
面对上海市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我们发现学校硬件条件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专用教室不足,为满足20个选课组合,需要100多个走班教室;二是教学用具相对不足,由于各选课班级科目不同,课堂需要的用具相对增加;三是学校生均经费相对不足,硬件设施建设不能急于朝“高、大、上”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新高考方案实施,让走班教学及早成为现实,周浦中学对原有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进行了改进,将已有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劳技实验室各整理一间出来作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劳动技术等学科“生活教育”专用教室,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根据课程设置的需求,添置小而易的实验设备,例如物理实验室添置了TI实验托板、线性传感器、动力小车系统、静电印刷机等;化学实验室新增配了电磁炉、微波炉、电子天平、空气压缩机、抽滤机、离心分离机等。学校还把师生自己研发的经典小实验进行固化,在相应实验室开辟实验角,方便学生利用中午和活动课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2014至2015年,根据分层走班学生选择性学科的不同特点,学校按照“生活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需要,进行了“生活教育”长廊建设,我们把教学楼底层大厅和部分自行车棚改建为生活教育长廊,这样又增加了10多间中小型教室,选择性学科学习空间扩大了,“教室变学室”的教改理念也得到了落实。例如,为了让学生有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在该长廊里开发安装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人力发电等寓教于乐的设施;为配合艺术、生活与科技结合的课程特点,学校制作了光琴和无皮鼓,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还会配上自编曲目。同时,与上海建桥学院合作,由大学出资在长廊里建设现代汽车构造实物解析解剖和模拟驾驶室、道路交通管理电子设备模拟设计室、通用现代生活电子设备设施展示和原理解析室等。
利用生活资源,推进低成本创新项目与实验室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低成本的创新项目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开发满足新高考改革需要的“生活教育”特色课程;通过学生全员全程研究性学习,开展基于生活的小课题研究,为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提供了保障。例如,利用一次性纸盘和数据线(电线)制作无线充电器,利用黄豆制豆腐流程学习胶体原理,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学习微生物知识,利用香烟烟雾进行有害物质的测定和分析,利用动能转换原理设计自行车洗衣机,等等。建设书法教室、风力发电安装实验室、各类劳动技术课程实验操作室、“3D打印汽车模型”实验室以及建设基于“生活教育”实践的微课程群等。这些项目和实验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程有资源,活动有空间,学生有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全程参与这些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学习,学生分层走班学习的空间也得到充分保障。
为了加大现有空间的利用率,学校把行政楼低层近300平方米的大厅,利用拆卸式隔板隔成了5个临时综合教室,上课时,就是一间间学科专用教室或活动室;不上课时,就是一个完整的大厅,可以举行大中型学生综合活动。
借助高校资源优势,延展课程实践空间
随着上海市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普通高中需加快特色建设步伐,延展实践空间。2016年开始,周浦中学面对新高考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质发展的问题,在深挖内部人力物力潜能的同时,重点研究并试图攻克借力发展的问题:如何利用高校丰富的教研资源,如何带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补齐本校高品质硬件不足的“短板”?我们一直试图打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对接通道,让新高考实践道路越走越宽。
学校开始对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科优质科教资源。围绕“海绵城市”发展主题,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与周浦中学协同共建“周浦中学海绵城市过程模拟”创新实验室,以室内模拟实验与计算机模拟实验融合、控制实验与综合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将现代科学前沿研究方法与身边问题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科创能力、学习兴趣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现已获得大学教师团队免费参与指导,开设专家讲座,开放高校专业课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培养细致、严密、坚韧、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促进中学生科学思维与核心素养。
学校于2017年开始启动了和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建桥学院工程学院的合作项目,实现“生活教育”创客教育和STEM结合,培育群体创新中心(GIS),创建“卡魅创客实验室”等。
学校受邀每年选派10多名学生参加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与高中共建的校外实践工作站,实践学科覆盖了临床医学、生物学、数学、海洋科学、天文学、中医药、网络安全等近10个专业,学生不但能在理论课上获得教授级别导师的讲解,在具体研究课题上还可以得到研究生课题组师兄师姐的专业指导。
通过“生活教育”创新项目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周浦中学走上了“平民化”创新教育之路。
(作者系上海南汇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9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