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范本

2018-12-22 23:10:51浏览:83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为当代文学大家,季羡林的文章是他在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心灵与阅历完美融合的表现,是现代人的宝贵财富。为此,编辑从中精选

作为当代文学大家,季羡林的文章是他在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心灵与阅历完美融合的表现,是现代人的宝贵财富。

为此,编辑从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1933—2007年创作的文章,并依据中高考作文分类方法,选编了记人、叙事、抒情、写景、游记、议论、阅读写作的7类文章,每类文章独立成册、有的放矢,不仅可作为中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范本。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共7册,适合7-15岁中小学生阅读。共配有105幅吴冠中的唯美画作,每册15幅,采用超感纸印刷,高度还原色彩。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文字,配以当代水墨名家吴冠中先生的典藏画作,让孩子在翻开阅读时,便享受到文字与图画的和谐美好。

季羡林的散文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写作技巧炉火纯青,经得起推敲和咀嚼,他笔下的人类及大自然都被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小女孩、一树海棠、几只兔子、一场雨……他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他笔下显得鲜活而感人。读者可以从其“话家常”的叙述中体悟“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天人和谐”等人生道理,从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获得美好的文学体验。

图片1.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

季羡林著吴冠中绘

中信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分册介绍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人物卷

11.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人物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读本,包括季羡林描写自己、家人、朋友和师长的文章,可作为人物描写的经典范本,学习大师刻画人物的技巧与尊师重道的品格。

本卷收录了季羡林记述身边人物的散文,包括《自述》《相逢何必曾相识》《寸草心》《桃李芳园传佳话》《高山流水觅知音》等31篇文章,其中有对自己的评价,有对萍水相逢、且给季羡林留下极深印象的人及发生的故事的描写,有对父母妻子的追忆,也有与授业恩师相处的情景,还有对相交一生的多位挚友的回忆与悼念。

本书文字生动,语言优美,充满真情实感,读来让人不禁随着作者的笔触感受其中人物的酸甜苦辣,更在作者对人物的勾勒中体会到每个鲜活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记事卷

2.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记事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描写自己童年、求学、留学、教学趣事的文章,也可作为事件描写的经典范本,季羡林的叙事文,不容虚构而又有文采和神韵,既描写琐碎的小事,也描写国家大事,通过阅读季羡林的叙事文,学习季羡林不枝不蔓的叙事方式与关心他人的品质,文章也可以用来指导孩子写作。

本卷收录了季羡林描写自己童年、求学、留学、教学趣事的文章,包括《童年》《留学哥廷根》《怀念母亲》《回国》《牛棚生活》等25篇文章,有对生活情节的描述,也有对社会故事的描写。

在季羡林的笔触中,读者能了解季羡林从童年到老年过程中的身边琐事与国家大事,更能在作者对事件的勾勒中体会每个事件饱满的情节,领悟生活的道理。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抒情卷

3.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抒情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通过人事物抒发感情的文章,也可作为抒情描写的经典范本。通过本书可以向季羡林学习情感的表达与刻画,体会大师的情感心路历程。

本卷收录了季羡林抒发情感的文章,包括对人(如《西谛先生》《悼组缃》)、对事(如《故乡行》《换了人间——北戴河杂感》)、对物(如《乌鸦和鸽子》《兔子》《从南极带来的植物》)等抒发真挚感情的28篇文章。

季羡林的抒情文寄托理想,有着浓厚的底蕴,抒情动人而不故弄玄虚。"真"与"朴"是季羡林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特有的风格。写人抒情、写事抒情、写物抒情,只有真实发生的事,抒发的感情才真挚,因此季羡林的抒情文才拨动了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议论卷

4.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议论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说理议论、记录自己在治学与生活中的心得体会的文章,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经典范本。向季羡林学习议论文写作,看大师百年人生中的文人风骨。

本卷收录了季羡林对家国情怀(如《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对学习(如《谈写作》《开卷有益》)、对品质(如《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应当说谎?》《容忍》)等内容发表看法的文章共36篇。

季羡林的议论文,有着浓厚的底蕴,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在季羡林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时,体现了季羡林是一位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值得所有青少年学习的大家。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写景卷

5.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写景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描写各地风景的文章,也可作为景物描写的经典范本。

书中收录了季羡林的生命历程中,对身边美好风景的情感抒发,如《听雨》《雾》《火车上观日出》《春满燕园》《海棠花》《夹竹桃》等33篇文章。一草一木皆有美,学习景物描写,才能体会身边风景的美好。

在季羡林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季羡林善于观察身边的景物,抓住景物的千姿百态,做到了情景交融。被写进季羡林作品的景物,被烙上作者的印记而表现出了直面人生、超脱旷达的胸襟的特点。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游记卷

6.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游记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文游博闻的游记文章。和大师一起去游学,行走,是游记文章的绝佳典范。

书中收录了季羡林云游各地,记录见闻、抒发情怀、探讨道理的文章,如《奇石馆》《神牛》《富春江上》《火焰山下》《重过仰光》等21篇文章。读者可以跟随季羡林的脚步,通过文字,重走季羡林去过的地方,感受大师在那时那景中的心情。

在季羡林的游记文章中,并不仅仅只是对游览过的景、地的叙述性与流水性的描写,而是对游学、行动过程中的观察、感想的记录,十分值得所有的中小学生学习。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写卷

7.png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写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分享自己读书和学习心得的文章。季羡林在藏书和书评方面颇有建树。

书中收录了季羡林对于书的感悟,如《偷得浮生半日闲》《清华园日记》《我在北园中学的生活和学习》《推荐十种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我和东坡词》等24篇文章。他爱读书,爱藏书,与书结下了深刻的“不解之缘”。

在季羡林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季羡林和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了解书对于他而言的特殊意义,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中小学生对于书和季羡林、对于“书卷多情似故人”都能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选段摘选

1.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人物卷

古代散文大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节奏和韵律,本来都是诗歌的特点;但是,在优秀的散文中也都可以找到,似乎是不可缺少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间架上。好比谱乐谱,有一个主旋律,其他旋律则围绕着这个主旋律而展开,最后的结果是: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读好散文,真如听好音乐,它的节奏和韵律长久萦绕停留在你的脑海中。

——《写文章》

2.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记事卷

中学生的文章,几乎都不是什么大题目,好多看起来只是身边琐事;然而,同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样,其含义一点也不小,而是非常非常大的。他们那童稚的目光,晶莹澄澈,天真无邪,穷幽烛微,不为大人们常有的成见所蔽,能看到成年人,特别是我们老年人所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东西。而且写作技巧也淳朴无华,只有实事求是之心决无哗众取宠之意。

——《<中国著名中学作文精华·北京四中卷>序》

3.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写景卷

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在整篇文章的气势方面,也不能流于单调,也不能陈陈相因。

我们写东西,在一篇文章中最好不要使用一种风格,应该尽可能地把不同的几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给人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季羡林选集跋》

4.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抒情卷

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取。

——《季羡林选集跋》

5.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议论卷

一个人写论文,不管多长,总都有一个整体概念,整体结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如果一旦分拆开来,则驴唇难对马嘴,宛如一个八宝楼台,分拆开来,不成片段。

——《<季羡林学术文化随笔>》跋

6.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游记卷

他们写庄重典雅的大文章时一定是惨淡经营的,讲结构,讲节奏,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加心加意,一丝不苟。但是,如果即景生情,则也信笔挥洒,仿佛是信手拈来,自成妙文。信手拈来的妙文是在长期惨淡经营的基础上的神来之笔。

——《读<敬宜笔记>有感》

7.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写卷

鲁迅先生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说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现在,对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同在别的方面一样,管得过多,管得过严,管得过死,这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方法。

——《偷看小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这套防霸凌绘本,让每个小孩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上一篇:

2018首都教育论坛描摹未来学校图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