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过去十多年,作为一个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者、科研人员和实践者,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平台上,我有幸见证了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有幸参与其中,成为这种巨变洪流的一小分子。以个人角度来回顾和认识这十多年来中国大地景观的演变,以及景观设计学科和实践的发展,是一件每个人能做、且需要做的事,由此可以构建关于这种认识的群体智慧。更确切地说,本文是一段心路历程,是一个面对中国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求索答案的过程。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尽管这段历程是以我个人的角度来写的,但这段历程始终是一个团队共同探索的过程,特别是我与同事李迪华老师及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和研究生队伍的共同探索过程,经验和教训都属于整个团队。
从专业角度概括地讲,在经历13个年头的不断探索之后,我坚信,解决中国目前严重的人地关系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
第一,空间规划途径:通过明智的、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空间规划,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强化并充分地利用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对应于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论,我把这一途径概括为“反规划”途径。
第二,倡导新美学的设计:通过发掘和显现低能耗、低排放的设计景观(包括城市、建筑及其环境),改变固有“城市性”的定义,颠覆旧美学传统,而倡导野草之美——一种建立在土地与环境伦理上的新美学。我把这种美学称为“大脚美学”,或低碳美学。
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关于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而面对空前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沉重的传统思想和方法论体系包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场思想和方法论的变革,我把它概括为“大脚革命”——这也是从专业角度对如何走向“生态文明”的注解。
高校基本信息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备斋(红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