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2018年9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中职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的“师本”策略》一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实施的困境,并提出从实际出发,依据“标准”编制教师自己的课程实施计划,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如果说上述编制“师本”课程计划是落实《教学标准》的起点,那么落脚点就在如何基于这些“标准”,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下,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教材无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把所教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这必将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有教师无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基础,这种脱离学生实际学情而设计的教学,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三是学习结果无标准。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全由开课的教师掌控,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到哪里就考哪里,全凭教师自己决定。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标准”思维,组织教师编制师本课程实施计划的意义,就在于让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树立“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编制好师本课程实施计划后,接下来就是要依据课程实施计划设计课堂教学,将课程设置、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贯穿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之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基于“标准”的设计,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意味着“所学即所教、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其逻辑关系为: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含教学大纲)、编制师本课程计划(学期或学年),基于师本课程计划、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是要求教师教学标准化,也不是课堂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学标准的简单对应,而是教学目标源于《教学标准》(含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教学标准(大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一致性,关注教师教学背后的设计理念,最终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回答的是“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么知道学生到了那里?我安排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中职学校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步骤
教学设计可以《A学校B专业C课程实施计划D课堂教学设计》命名,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和设计部分。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授课课题、教学内容、授课类型、授课年级/专业与授课时间等。授课课题表述要与选用的教材一致,教学内容是对授课课题的分解,可以理解为核心概念。授课类型教师可以自定,专业名称表述要与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一致。具体设计部分的流程与要求如下:
分析标准,建立目标。陈述专业教学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实施计划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说明教材的版本、性质,阐述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单元或章为最小分析单位,绘制教学内容结构图,并据此阐述本课地位与作用;初步确定本课应然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分析学习本课的必要条件,为细化教学目标、找到真正的教学起点打基础。此时确定的是“应该是这样的”教学目标,是真实学情分析之前的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序,一个课时的目标一般不要超过6个。如果学科的三维目标有特殊要求(如德育课),按规定确定。
分析学情,细化目标。参考课程实施计划中的学情分析,详细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学习本课的必要条件分析,确定本课应该达成的学习结果(实然目标)。此时细化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学情分析而确定的“实际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是经过教学,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为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动词+知识点)+表现程度,动词表达的是认知的过程(学习水平),名词表达的是学习的内容(知识点)。行为条件是指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也是评价学习结果时,应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等。
围绕目标,设计评价。要以本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为中心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评价任务的表述要明确告诉学生做什么,有什么要求,表述要做到语言清晰,言简意赅,没有漏洞,学生能(听、看、读、演)明白。评价形式可以选择课前检测、课堂提问、随堂练习、闭卷测验、口头汇报、作品展示、技能表演、成果展示、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课后作业等。评价标准是指依据什么评价,一般来说,评价标准主要有标准答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观察工具、评价量表等。
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策略。按照起点目标(易)到终点目标(难)的顺序,绘制教学结构分析图,目标之间的难易跨度不要太大。从终点目标开始,逆向设问,反复回答: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目标,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一直分析到起点目标。这个起点目标就是前面分析过的“最有可能的教学起点”。目标与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本课采取的教学策略,列出主要的教学方法,不要太多。如果是实训课,说明教学设备、工量刃具及材料等,并附上训练图纸。其中,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说明类型、内容、来源、作用以及使用方式。教学媒体的类型主要有文本、图形(图表)、静态图像(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微课、电影、幻灯、计算机网络和教师的演示、示范、实验等。教学媒体的来源主要有在线开放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模拟仿真实训、互联网、自我设计、购买等。
设计教学过程,编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环节与时间、目标与知识点、教师活动与教法、学生活动与学法、评价方式、设计意图。环节与时间指的是教学环节和这个环节的所用时间。目标与知识点指的是与这个环节对应的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要注明与教师和学生行为对应的教法及学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师生行为涉及具体事实、故事、事例、任务等,包括陈述、演示、示范、写板书、提问等,要提供详细内容。教师使用的辅助性的材料,如表格、PPT、图片等,要说明详细内容。板书设计要有一定的特点,能够起到提纲挈领、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作用。课堂教学流程图要体现教学性、说明性、规范性、艺术性,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展现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反映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媒体的使用、逻辑判断、开始和结束。
(作者系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职教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