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高超精湛的技能技艺,也沉淀着民族文化基因和价值信仰,是社会得以延续的命脉和源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致力于湖湘特色非遗保护传承,融非遗技艺传承与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培育于一体,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的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
手口相授培育工匠品质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将湖湘非遗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传授非遗技艺,培育工匠品质。
一是构建“三进”非遗教育体系。对接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学校开设了湘绣、陶瓷、雕刻、民族服饰等非遗专业,引进了刘爱云、黄永平、刘宗凡、粟田梅等1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大师工作室、非遗实践工作坊和非遗实践基地,成立非遗艺术社团,形成了“非遗进校园、技艺进专业、大师进课堂”的非遗教育体系,搭建了培育工匠品质的平台。
二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模块四能力”课程体系。学校深入挖掘非遗文化,总结提炼非遗核心技艺要领,根据非遗人才能力要求,开发非遗共享模块课程25门、非遗特色模块课程33门、非遗互选模块课程26门。以三大模块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技艺传承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传播推广能力,形成了非遗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还建设了中华刺绣、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陶瓷设计与工艺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了满足教学需要的质量较高、应用方便、动态更新的非遗教学资源体系。
三是实施“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融传统师徒相授于现代职业教育,将企业真实项目和学院研发项目引入大师工作室,按照产品全流程实行分段式教学,由“大师+教授”同堂教学,将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实现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既保证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又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溯本追源、手口相授中,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工匠品质凸显。
继承融合培育双创能力
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致敬。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搭平台,建机制,以项目为载体,以赛事为抓手,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激活创新创业热情。学校建设了大学生创意创业街、分项目分专业的创业孵化区、湖南(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湖南湘绣产业科教园、湖南工艺美术品设计研发中心、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为师生打造筑梦—逐梦—圆梦的“众创梦工厂”。学校还出台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置换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等近20项强化创新、助推创业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承接横向项目,支持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二是坚守精髓,转化赋能,培养融合创新能力。师生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非遗作品创作,在坚守传统工艺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从题材、设计、工艺技法、材料、装裱、衍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打造“新湘绣”“新湘瓷”品牌。近三年来,师生共同设计创作湘绣320项、湘瓷426项、小郁竹艺75项、民族服饰106件(套),研发湘绣新技法6项、釉下五彩新工艺3项、小郁竹艺新技法2项,其中近400项创新成果被企业采用,有效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三是积极参赛,勇于实践,促进创业能力提升。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68项。6900多名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创新创业文化节、创意集市、作品展销会、美院微商城售卖会等直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共售卖课程作品近万件(套)。66个学生非遗创业项目落地实施,1250名学生直接参与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突破3000人。学校“众创梦工厂”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立体传播深种文化自信
非遗走近大众、走进生活方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立了立体化的非遗传播网络,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向学校其他专业以及社会传播非遗文化。在非遗传播推广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文化自信也油然而生。
一是教学传播。学校面向全校其他专业开设理论性、传习性、拓展性三类非遗选修课程,组建非遗艺术社团,在校内广泛传播非遗文化。通过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举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提升湖湘特色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与修养。
二是体验传播。学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学生创客工作室、湖湘非遗实践工作坊等开展大师开放日、刺绣达人、创客分享交流会、非遗国际交流体验班等湖湘非遗主题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市民、国际友人在与非遗亲密接触中,切身体验非遗精湛技艺背后蕴含的精神品质。学校还对接当地中小学和社区,开展“湖湘非遗进中小学、进社区”等非遗文化普及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是展示传播。学校一年一届的“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两年一届的“新湘绣·学院展”、三年一届的“学院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巴基斯坦交流展示活动……在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讲好非遗故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
三年来,学校培养了湘绣、陶瓷、雕刻、首饰、民族服饰等非遗专业学生1500多人,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上获奖300多项。2018年,学校非遗专业毕业生中有7人获得湖南省“湘绣优秀工匠”“湘瓷优秀工匠”“衡阳绣艺优秀工匠”等称号,5人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学校获得刺绣行业培育新人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
(作者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30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