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情况

2018-12-23 10:31:43浏览:372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面系统布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面系统布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地(行指委)系统搭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四梁八柱”,进入“全面施工”和“内部装修”阶段,为《行动计划》全面收官和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行动计划实施背景

一是落实国家要求。《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顺应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的新要求,专门针对高职教育制订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是适应职能转变。《行动计划》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府职能转变、适应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切实加强省级教育统筹,引导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到地方后资金投向,带动各地和行业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激发了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延续改革劲头。《行动计划》适应高职改革发展大势,与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一脉相承、逐步推进,改革不断线、创新不停步,推进了高职教育全面质量提升。

二、行动计划进展情况与成效

《行动计划》聚焦“创新发展”,重在落实“行动”,将主要内容细化分解出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明确了每个项目和任务的落实部门单位和时间进度,编制成“任务、项目一览表”。同时,搭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过程监控,建立年度绩效评价制度,督促各地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各地(行指委)以优质学校、骨干专业等项目引领整体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职教育对地方和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一)标志项目引领发展,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1. 优质院校树标杆,不进则退增活力。截止目前,31个省份启动优质校建设项目,29个省份发文确定优质学校建设名单并给予重点支持。已立项建设的省级“优质院校”“一流院校”“卓越院校”增至456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超三成。值得注意的是,有14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未进入建设名单,同时有80所非示范骨干院校入选建设名单,这充分说明“示范”“骨干”不是衡量学校优劣的永久标签,在实行存量改革、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的政策引导下,优质校建设实际推动了高职院校重新洗牌,传递高职教育不进则退的压力,整体调动了高职院校力争上游的发展干劲。

2. 专业紧贴产业办,提质升级有成效。各地和院校对标《行动计划》“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要求,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骨干专业,提升了专业整体发展水平。2017年,31个省份启动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覆盖834所高职院校的408种专业,建设布点数达3815个。总体来看,骨干专业第三产业布点占62.59%、第二产业占33.03%、第一产业占4.38%,与同期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相当;分大类来看,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数量最多,分别占比16.88%、15.91%、10.69%,符合国家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2017年,十大重点产业相关专业新增专业点1253个,年度招生人数43万人;高职院校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及时调整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18年专业布点数达536个。

(二)优质资源促进发展,教育公平更加彰显

1. 专业大类全覆盖,资源共享促公平。目前,教育部已立项建设了112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已立项的资源库覆盖了高职教育19个专业大类、56个专业类。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优质资源的辐射推广、普惠共享。中西部注册用户占比近一半,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中西部、向薄弱学校辐射,东中西部学生平等地享有优质资源,带动了中西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 精准扶贫搭平台,区域协作共发展。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帮建专业、培训教师、送教上门等多种途径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宁夏、吉林、江西、山东等省份专门出台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或制度办法。湖南省利用网络平台,采取“1+1+1”模式(1所高职+1所示范中职+1所武陵山片区中职)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使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专递课堂”共享给省内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

(三)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开放办学成果涌现

1. 行业企业齐发力, 协同育人有创新。全国共组建职教集团1400余个,覆盖90%以上的高职院校、100多个行业部门,吸引近3万家企业参与;教育部分三批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480多个专业点、9万余名学生学徒、2200多家紧密型合作企业;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56个行指委发布了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强化行业指导已成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机制。

2. 校企联培同参与,双师素质有提升。27个省份共投入1.5亿元布点建设了660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其中学校自建161个、校企合作建设481个、校校合作建设18个,呈现以校企合作建设为主的格局。各基地依托优质企业资源,促进了高职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3. 伴随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有贡献。各地高职院校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在境外设立“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办学机构,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品牌。2017年,329所高职院校在国(境)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351项国际合作;在国内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开展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力军。

(四)深化改革保障发展,育人环境日益改善

1. 治理体系更健全,内生发展强动力。与《行动计划》相配套,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一系列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各地落实生均拨款制度,2017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积极探索符合高职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分类考试招生人数连续三年超过高职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完善院校治理结构,“一校一章程”全面覆盖,依法办学、依章办事成为共识;定期发布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年度报告,已成为高职战线的自觉行动和与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凝聚学校自主保证质量共识,作为一种创新机制效果逐步显现;更多地区落实高职领域“放管服”,多种政策利好激发院校内生发展动力。

2. 课程思政同向行,筑牢思想承重墙。各地高职院校主动作为,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建设,健全思政教育长效机制。一批院校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类专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态势。各高职院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提高学生审美和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举办

上一篇:

扎根中国大地,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