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国际学校 “不出国的留学”如何“突围”

2018-12-23 10:48:48浏览:534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近年来,国际学校持续火热。作为“不出国的留学”重要形式之一,国际学校火热的背后,蕴藏着中国家长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和

近年来,国际学校持续火热。作为“不出国的留学”重要形式之一,国际学校火热的背后,蕴藏着中国家长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和对国际学校的逐渐认同。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推出《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8)》,以此为契机,本报记者探讨国际学校发展之路。

——编者

11月4日,“北方明珠”大连,天气趋寒,似乎时刻做好了入冬的准备。

然而,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大连家长们的热情。从市中心出发,驱车40分钟来到大连高新园区,偏安此地的大连嘉汇橡树外国语学校门口,挤满了裹得厚厚实实的家长。

这一天,学校向家长和全国其他国际学校代表开放。

大连嘉汇橡树外国语学校,可谓国际学校代表之一。

近年来,国际学校的火热持续升温。“随着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于国际学校的教育需求在增加。”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李卫锋解释称。

兼顾“国际性”与“本土性”

——国际学校融汇中外之道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范围内今年新增了62所国际学校,同时20多所国际学校被关停或者兼并,国际学校总数达到1028所,同比去年增长了6.3%。目前,全国国际学校学生总数约43万人,包括21万小学生、9万中学生和13万高中生。这组数据,来自全球化智库与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近日联合推出的《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18)》。

国际学校,可谓“不出国的留学”重要形式之一,让一部分家长既能把孩子安全地留在身边,又能让他们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中国国际学校分为三类,分别是针对外籍人员等开办的学校、民办学校(包括中外合资办学)中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课程班。

然而,让学生真正留在国内,国际学校必须融汇中外。蓝皮书调查显示,大多数国际学校高中选择的是大学先修(AP)国际文凭课程,专注于美式教育;大多数国际学校初中学生选择的是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课程(IGCSE),专注于英式教育;还有17.66%的国际学校学生选择的是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此外,有28.37%的学生在选修校本课程,14.48%的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

在国际化课程与本土化课程设置上,67.46%的国际学校学生家长表示应当在课程中更加强调中国本土知识。那么,国际学校是否应该增加中文课程?调查显示,讨论相当激烈。33.13%的国际学校家长认为应当增加,32.32%的家长则认为没必要,更有34.52%的家长持中立态度。而且,低年龄组孩子的家长更倾向于增长中文课数量。

“子女‘国际性’的养成,是国际学校学生家长的主要期望和选择国际学校的首要动机。”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认为,国际学校学生家长对子女“本土性”的养成仍然十分重视。为此,如果要兼顾“国际性”与“本土性”,中国国际学校必须具备文化自信。

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学校人才培养路径初探

“国际性”也好,“本土性”也罢,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国际学校必须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这么年来,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一直致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留学的中国学生是国际化人才,但是不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一定不是国际化人才。”王广发告诉记者,没有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可以通过本土化教育创新发展,去学习未来国际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否国际化,关键是思维、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国际视野要与国际接轨,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国际学校应该培养的国际化人才?

“能否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要看是否与国际接轨,是否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能力。”王广发表示,出国留学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出国就不能造就国际化人才。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发展,各种在线课程也不断兴起。事实上,中国学生可以做到不出国也完全可以学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实现与国际思维接轨的目标。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副校长李百炼认为,国际学校的创新在于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根本改变,把时间还给孩子,通过混合式跨学科学习,培养自身的领导力,是未来国际学校发展的方向。

“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出国留学,无论是参加中国高等教育考试还是申请国外大学,培养孩子的国际思维、提升孩子的国际视野至关重要。”王广发表示。

中外教师应彼此学习与交流

——国际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展望

调查发现,中国家长对于在中国国际学校执教的外籍教师普遍评价较高,认为他们能够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提供更为多元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并且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包容和适应力。然而,数据也显示,超过60%的家长担心外籍教师比例过高,会影响孩子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感,而且超过70%的家长认为外籍教师和教工的流动性高,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王晓阳分析称,家长认为中籍教师和外籍教师对于国际学校发展同样重要,而且纯外籍教师或者高外籍教师的配比,未必符合家长的期望。

然而,在历史与未来的岔路口,国际学校这种“不出国的留学”,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在大连嘉汇橡树外国语学校示范课上,该校外方校长安德列·梅跟高中部的孩子曾一起展示过一堂精彩的全球视野课。区别于传统课堂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安德列·梅带领孩子们从问题本身出发,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了跨学科的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安德列·梅认为,教育其实是人生的通行证,但它是一本无须出示就可以跨越国界的护照,是一本鼓励和包容不论远近、共同合作的护照。未来的教师必须有这么一个意识,即教育是激励,教育是启发。教育鼓舞我们去探索一个还不存在的世界。

目前,安德列·梅正领导她的教师团队接受一种开放的文化,从教学和文化上理解彼此的实践,并为未来的国际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一种新尝试。新模式下,教师探讨学习,学生探讨教学,大家一起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终身学习者而努力。

王晓阳的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些国际学校外籍教师教学方法虽然开放、活跃,但中国教师在课堂效率和对于学生学习专注度、坚持的品质、抗挫折能力和知识基础扎实度的培养等方面更胜一筹。

“为此,未来的学校管理者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促进中外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打造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教学方法。”王晓阳建议。(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6日第6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英跨境教育学生超本土国际学生六成

上一篇:

研究显示:香港学生普通话水平整体提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