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时,我给女儿报了个书法兴趣班,希望通过练习书法改变孩子浮躁、缺乏耐心的毛病。
可是,孩子似乎对书法很不感兴趣,每次上课,总是拖拖拉拉不愿意去,在家练习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应付差事的样子。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女儿打心底里爱上书法呢?
正好我最近报了个微信读书打卡训练营,即每天阅读并输出读书笔记“晒”在群里,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要发10元红包。为了不被罚红包,我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打卡任务,逐渐找到了读书的乐趣,还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看来,强制打卡还是有些好处的。
我灵机一动,这种形式完全可以“移花接木”用在我家嘛!也许这个办法能帮女儿爱上书法呢。于是,我火速建了个微信群,邀请孩子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姑姑等最亲密的家庭成员入群,并取名曰“家庭成长监督群”。
我跟爱人商量,先从自身做起,每天坚持完成一件事,然后拍照晒在群里面,感染孩子也爱上“晒”成绩。于是,爱人选择了“晒健身”,而我选择了“晒读书”。如果谁当天没有完成,就不能讲任何理由要在群里发红包。
我俩立刻行动起来,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晒照片、发红包、抢红包……这时女儿坐不住了:“妈妈,我能晒什么?”我说:“你可以把每天的书法作业拍成照片晒在群里嘛!”
“好啊好啊!”女儿欣然同意。
从此以后家里的画风就彻底变了:女儿每天一写完寒假作业,就迫不及待地趴在书桌前练书法,一笔一画、全神贯注,然后将作品“晒”在群里。爷爷、奶奶等老人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夸她写得好、进步快,还经常发大红包奖励她。这下,女儿练书法的劲头就更足了。
有一天,我翻看群聊天记录,发现我们已经坚持了半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很受益。尤其是女儿,不仅书法有了明显的进步,还养成了不用督促、自觉练习的好习惯,对书法的热情也有增无减。
心理学上有个技术叫“代币疗法”,就是在条件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奖励使人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消退。在微信群里“晒一晒”也是同样的道理,把练习书法、读书等任务跟获益或惩罚联系在一起,让孩子觉得练书法是很有意思的事,远比空口教育或批评有效得多。
如今,就连书法老师也不禁感叹:女儿的书法简直就是突飞猛进!而最令我高兴的是,女儿终于不再将练书法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乐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还真得动点脑筋才行。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育才路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19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