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老李家的筷筒“金不换”

2018-12-23 11:05:53浏览:115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女同志点菜就是小气。”“有点抠。”很多次,公务接待时领导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这样批评我。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抠”的,我的

“女同志点菜就是小气。”“有点抠。”很多次,公务接待时领导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这样批评我。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抠”的,我的“抠”和“小气”,跟我家里的一件“值钱的古董”有关。

“这东西你又搬过来了。”上周搬家时,姐姐帮我收拾新居,指着一个陶瓷筷筒说。那物什呈蜜蜂状,深咖啡色底,翠绿色边,脑袋上还有两只黑亮亮的眼睛,朴拙土气,与新居似乎有些不搭,但我却视若珍宝,每天几次光顾它。

从记事起,我就对这个蜜蜂筷筒印象深刻,喜爱地称它为“小蜜蜂”。很多年里,它熠熠生辉地钉在我家低矮灰暗的茅草房墙上,光亮如烛,给简陋的旧屋平添一丝亮色。

“拿筷子吃饭。”这是我童年少年时代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每当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桌上就会有些吃的,我会高兴地第一时间冲向“小蜜蜂”,拿出竹筷摆放整齐。

贫瘠的童年时光,饭桌上常常只有几块红薯、一碗萝卜,或者一大盆稀饭、几根酸豆角。母亲让我奔向“小蜜蜂”的次数,一般每天也只有两次。但“小蜜蜂”带给我的开心和快乐却很难忘。

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5个孩子嗷嗷待哺,父母从生产队分下的口粮,常常半年不到就吃完了。于是全家人基本只吃两餐,早上是一大锅稀饭。为了显得稀饭稠些,母亲先拿竹筒量半筒米,头天晚上就用水泡发,第二天早上再用小碾子碾碎,倒在大锅里煮了几滚后,再将泡着生石灰的清水倒进去。这样煮出来的稀饭,又稠又糯,颜色碧黄,透着浓浓的碱香,不用咸菜我都能喝上几大碗。可这样的稀饭不抵饿,常常是还没放学,我肚子就咕咕叫开了。

“中饭让你们吃饱。”母亲说。可好几次,我看到她量好米后,又从锅里抓出一把。“今天菜多。”她怕我不高兴,解释说。母亲说的“菜”,是自留地里下架的丝瓜,歪七裂八的,品相不好,卖不出去,就留着自己家吃。

晚餐是单独给半晚上还得起床干活的父亲“开小灶”,我们几姊妹常常只能“望桌兴叹”。父亲望着六七岁的我和三四岁的弟弟,每每只吃几口就放下碗筷说:“去拿筷子,这还有你和老弟的。”听到这句话,我岂止是“冲”,简直是“飞”向筷筒。

爷爷奶奶曾经开过中药铺,据说老家一条街上曾经有过几个铺面。有一天,父亲不知用什么办法,从老家搬来几个药柜子、装药的瓷坛子,还有一大包中药材。“当归、黄芪、党参”,父亲指着那些树根样的东西告诉我。他将那些东西塞进一个大玻璃瓶里,瓶子里有一些给奶奶准备的谷酒。有一天晚上“开小灶”,母亲煮的饭实在太少了,父亲几口就吃没了。“今天没饭了,明天给你们煎鸡蛋吃。”母亲拿好话哄我们。我和弟弟习惯性地望向父亲,裂裂嘴就要哭了。

“去拿筷子。”父亲那天籁般动听的声音居然再次响起。拿筷子?吃什么?没想到父亲领着我们姐弟到他的大酒瓶子前,伸出筷子夹了根萝卜根样的东西:“当归,你尝尝看。”这也能吃?我躲闪着,又禁不住酒香的吸引,用舌头舔了下。居然!又香又甜,还有股好闻的酒味。那以后,父亲酒瓶里的中药材,就成了我们姐弟最好的零食。

后来日子好过了,我们再也不愁吃饭了,家里还两次翻修了房子。其间我上大学、成家、到省城工作,每次回老家,我总要去看看那个筷筒在不在。“是个值钱的古董吧?”弟媳好奇地问,她哪里知道其中的故事。

成家到省城后,我带女儿回去过好多次。“去拿筷子。”父亲也无数次对女儿说过这样的话。有一次大概是她六七岁的样子,我父母都还在世,母亲身体已半瘫。一次饭后,姐姐将桌子都收拾干净了,父亲唤我女儿:“去拿筷子。”原来,桌缝里掉了些饭粒,父亲拿着尖头筷子一粒粒挑了出来,“可以喂鸡呢。”父亲说。城市里生长的娇娇女直跟我抱怨说“外公好小气”。小气?那一次,我从筷筒说起,“痛说革命家史”,与女儿比童年。这一次给了她深刻的印象,女儿好像有点明白了,“难怪掉到地上的饭你都让我捡起来吃”。

这以后很多年,无论是我们父母姐弟的大家庭,还是我的三口之家,我们李家的饭桌上,永远不会掉一粒米饭;我们李家的饭碗里,也永远不会留一粒米饭。这以后很多年,很多次公务接待,点菜“抠手抠脚”的我,也就渐渐给人留下了“小气”的印象。

早些年父母先后去世,老家房子修路被征,弟弟把很多老物件都处理了。弟弟问我要什么,我什么都没要,只拿来了这个筷筒。

老李家的筷筒,在我眼里,是一件金不换的“值钱的古董”。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17日第11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有价值的劳动才光荣

上一篇:

家长需要家庭教育常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