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陪孩子读书 给人生赋能

2018-12-23 11:08:20浏览:443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我喜欢读书,每当遇到挫折、困难或焦躁时,阅读能让我平静下来,阅读的过程便是自我修复、充满能量的过程。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无

我喜欢读书,每当遇到挫折、困难或焦躁时,阅读能让我平静下来,阅读的过程便是自我修复、充满能量的过程。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无论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她需要的时候,也能通过读书获取一份平和的支持。

刚满月就开始读

2012年元月,我有了女儿。我总想着让她能无忧快乐地度过学前时光,觉得人生漫漫,不着急学知识学本领,但唯独阅读我执着地坚持了。

我是在女儿满月以后开始给她读书的。读的第一本书是《格林童话》,那时家里可以给孩子读的书不多,好在自己一直童心未泯,留了些童话故事。每天在她洗完澡手舞足蹈心情大好时,我就拿起书随意挑个故事轻轻慢慢地读。随着声音的起伏、表情的变化,她便有了不同的回应,时而高兴,时而蹙眉,有时也会发出类似欢笑的咯咯声。

小婴儿在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是故事的魅力,而是妈妈透过声音传达的爱意。妈妈从孩子有趣的回应中,获得为人母的满足。从孩子能坐立开始,我便抱着她读书。妈妈温暖的怀抱、温柔的声音,书本明艳的色彩和翻页带来的乐趣,都让孩子享受读书的快乐。于是,几乎每天,读书成为我们的必修课,是我们都极喜欢的事。6年多过去,我们一起读了数百册书,每册书都反复读,百读不厌。

从绘本开始读

给孩子读什么书呢?对于低幼孩子,最好的读本是绘本,图多字少,色彩丰富,故事动人。作为大人,我也被绘本吸引,读绘本与看文字书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绘本的范围很大,怎么选书是个难题,费时费力。由于平时工作忙碌,能陪孩子读书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选好书尤为重要。最初的选书途径是读名家推荐,阅读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绘本之力》等书,既能找到适合孩子看的书,也能从中习得绘本阅读的一些技巧。一旦寻到了好书,方法自然就多了。

因为喜欢《小黑鱼》《田鼠阿佛》,我们读完了李欧·李奥尼的一系列作品,《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的紫色鹅卵石至今是女儿的心头好。在读了大卫·夏农的《鸭子骑车记》后,找出了彭懿翻译的《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等,其中岩村和朗的14只老鼠系列深深俘获了我们的心,每每翻看都惊叹画面之美、故事之暖;而《月亮的味道》更是馋得小姑娘想找架长梯和小老鼠一起去咬一口又薄又脆的月亮尝尝味道。同样因为优秀译者结缘的书有阿甲翻译的《石头汤》《阿莫的生病日》《野兽出没的地方》等经典之作;漪然译的《蜗牛的长腿》、朱自强译的《摇摇晃晃的桥》等虽不算名作,但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国际安徒生、美国凯迪克等大奖获得者,也常有佳作,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备受推崇,新锐作家莫·威廉斯的《古纳什小兔》也是女儿爱到心坎的好作品。好作者、好译者,好的出版社,大奖获得者,常常都是好绘本的选择线索。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故事里,可以读一读台湾汉声出品的《中国童话》,按月按天排了362个民间故事,配图是地道的中国风,在外国作品扎堆的绘本里,这样的中国元素可贵且必要。

基本保持每天读

我陪伴孩子读书是很随性的,没有既定的目标,也没有特别的用途。我在一开始就选择了非指读的方式,以期避免文字妨碍孩子的读图乐趣,延长孩子对色彩图片的敏感期。孩子的书放在书架的低矮层,方便她取放。我们定期调整书本的摆放位置,让她能在最顺手的地方挑到不同的书。

慢慢地,孩子读书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我想给她读的书,未必合她心意。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就会拿书来读,她挑书,我读给她听,至今保持着基本每天阅读的习惯。3岁前爱读的字少图多的绘本现在仍然喜欢,翻出《猜猜我是谁》最后的镜子页,她一个人能哈哈笑上好一会儿。适合大孩子读的字多图少的书,也能得到青睐,很小时偏爱《玛蒂娜》,让我读了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

“只要是妈妈读的书,我都喜欢”,或许任何其他人或工具都不能替代妈妈的声音带给她的阅读体验吧。这半年,我给她读了不少绘本以外的书,《海底两万里》一字不落读完后,她便迷上了这样的故事。近一个多月读了“绿野仙踪”系列的《了不起的大法师》《仙乡奇境》,每天一两章,近35万字也不觉得多了。不出意外,今年将会读完整个系列。

读书习惯怎么养成?除了从小埋下阅读的种子,让孩子从读书中获得愉悦感并持之以恒外,我们坚持了读书应有的仪式感。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教她爱护书籍,只有干净的小手才可以去拿书,只有端坐在明亮的环境下才能看书,所有的书页都保持整齐,不折不画,破损的书页一起修补……这些小细节带给孩子对书籍的敬畏和珍惜。家里所有的书籍都保持着整洁,女儿对书的珍爱和我如出一辙。

现如今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她识字量太少,离自主阅读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不着急,愿意继续读给她听,享受陪伴她读书的快乐。终有一天,她会告诉我:“妈妈,我可以自己读书了。”到那时,我们便能各自捧书各自欢喜。

(作者郑丽芬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5日第10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妈妈班”协作互助共成长

上一篇:

女儿是个“书博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