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式”的研修活动缺少研修指向,“被动式”的研修活动主题参与意识不强,“大锅饭式”的研修活动缺乏对不同层次幼儿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需要的关注。园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幼儿园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其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式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园本研修怎么做才能真正有效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这就必须要抓住各类教师专业团队的组建以及发展平台的搭建、研修体系的构建等要件,整体性变革园本研修设计。
尊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
分层园本研修能够有效促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具有支持性,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鹰架”;具有实效性,注重主体的参与过程,强调研修成果;具有发展性,强化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和能力意识。
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不同,不同兴趣、特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各有侧重。立足于不同幼儿园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发展需要,正视发展中的差异性,兼顾需求中的统一性,通过分层分类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师团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在形式、内容、目标中的分层研修才能称得上是真实有效的分层园本研修。
正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内容认识不全面,需求却过度统一,具有相同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在研修需求、内容、方式上都存在着共同的认识和需求。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以往的幼儿教师团队建设一般是按照任教年龄阶段以及任教学科建立的常规教研团队,这些团队的组建不分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特长和发展领域,团队建立被动、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在这样的团队中开展的园本研修过度统一,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因此,为有效开展分层园本研修,加快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构建多元分层的幼儿教师团队。
遵循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性
美国学者卡茨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理论,美国学者伯顿提出了教师教学生涯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美国学者休伯曼从教师职业生命的视角提出了教师职业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在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中,结合在实践中的调研,我们发现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刚参加工作1—3年的新教师,对工作充满激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以及实践智慧;工作4—9年的青年教师群体,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的经验,拥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却因缺乏积淀、缺少指引、缺乏平台导致他们找不到自身的教育优势、教学风格和发展方向;工作9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群体,他们通过多年的磨炼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但却因为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这部分教师产生了明显的职业倦态,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工作9年以上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有的甚至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但由于平台、机制的限制,导致这部分教师始终保持同一水平,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
在实践中,我们遵循规律,大致可以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新任教师、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名优教师四个发展阶段。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提升园本研修的实效性,我们需要关注不同发展层次幼儿教师团队的构建。
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
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可以尝试用以下方式建设专业的幼儿教师团队:
一是按教龄分层,组建园本研修梯级团队。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四个阶段的大致划分标准(新任教师、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名优教师)组建梯级幼儿教师团队。这种梯级幼儿教师团队之间呈现出“层级递升”和“螺旋上升”的动态关系。一名幼儿教师只能从属于其中一个团队,随着教师个体在分层研修过程中个人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实行动态管理与考核。依照梯级团队标准,定期进行团队晋升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在动态上升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团队素养。
二是按个性满足,组建自主选择的项目团队。尊重差异,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与特长的教师以项目组的方式组建个性项目团队。围绕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因需而研,因趣而研,以项目认领、项目研修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各级各类园本研修活动中,提高了研修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实效性,切实帮助教师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三是尊重规律,组建常规教学中的年级组团队。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调查发现的幼儿教师在研修过程中存在着需求中的统一性这一特点,按照常规教学要求,通过设立小班、中班、大班年研组的方式组建年级组管理团队。聚焦年级组共同关心的问题与话题开展研修,解决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
尊重个性,梯级分层,让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参与梯级团队、项目团队和年级组的研修,让校本研修打破“大锅饭”,改“拼盘式”的“家常菜”为个性化的“私房菜”“自助餐”,变被动研修为主动研修,有效提升了园本研修的实效性。
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性
面对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聚焦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尝试根据教师的需求分层选择研修内容,例如:新教师“教案的书写”“怎样组织班级半日活动”,成熟教师的“美术活动怎样开展”“游戏材料的准备”,骨干教师的“教学现代化”等。
这样分层选择的研修内容虽然有针对性,但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无法囊括,不能全面、系统地开展研修。通过实践与反思,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们根据各团队教师需求和学前教育特点,形成了专业理念、案头工作、人际交往、班级管理、课程实施、综合素养等梯级团队六大研修模块。根据研修目标形成细化的研修课程,包括由幼儿园组织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的必修课程、教师按需要自选的选修课程、项目组研修课程等。课程之间相互补充、优化形成更具针对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的系列研修课程。
完善研修策略,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分层园本研修运行机制。为了让研修活动在规范的基础上更具活力、更有针对性,在建立健全幼儿园园本研修各项制度的同时,放手放权,探索园本研修多元策略,倡导教师的自主管理。实施团队项目负责制,每个团队设立团队负责人,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权、利,每个团队负责人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发现问题,确立本组一学期的研修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剖析、同课异构等方式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传、帮、带的各级结对方式,为教师寻找更多的成长助力,确保各团队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进步。通过赛培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检验教师成长,为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通过各组的专题研修活动,有效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特色发展。通过集团园内不同幼儿园之间教师的互派互换,注入新鲜血液;将教师不断置入新环境,激活师资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促进同伴帮扶效果。
(作者分别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