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弋阳县制度化推进家校合作已逾5年,营造了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在家校沟通中还是难免存在误解。
看到班上吴同学出现了发热嗜睡的症状,班主任提醒家长到医院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筛查,家长说乡医院检查了说不是流行性的,不会传染,执意要送孩子来上课。结果导致班里有两个和吴同学有过近距离接触的同学感染了腮腺炎。沟通中吴同学的家长强烈抵触,不仅辱骂班主任,还打电话给校长,威胁说要到教育局去闹。
家长的想法是不想小孩耽误课,明知已经对其他同学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仍然不听取学校和老师的意见,不接受老师的劝告。面对这种家校沟通中出现的单向传导障碍,是采取避让还是硬碰硬呢?
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沟通宣告失败,于是在班级微信群陈述了事情原委,家长们议论纷纷,都对吴同学家长提出了批评。隔日,另一名患病同学的家长爽快答应孩子停课隔离两天,群里又起波澜。同一状况,两个家长一个理解、一个执拗,谁对谁错高下立判。最后班级家委会经过商议,对吴同学家长进行了约谈。家长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要遵守规则,对所有孩子负责。
家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遇到沉疴可用虎狼药。前提是家校双方必须站在共同利益点之下,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为标准。必要时用集体的力量去消弭个体的消极因素,团结更多的合伙人,助力班级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杨依单位:江西省弋阳县弋江镇一小)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5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