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产生兴趣,认知世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遇到困难继续坚持的动力。人如果没有好奇心,就和机器差不多了。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会慢慢减弱。更可惜的是,如果遇到不合适的引导方式,孩子就会失去好奇心。
孩子遇到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往往不是自己尝试,而是第一时间去问父母。但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受一点伤,结果导致孩子没有机会测试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敢大胆探索世界,无法判断安全与危险,容易变得极端听话或极端叛逆。其实,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都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哪怕有时候明明知道会吃苦头。
在一次回乡的路上,要上一个极小的土坡。儿子不能接受双手接触到泥土,觉得手会变脏。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他在家里玩橡皮泥、在沙坑挖沙都很嗨,出来怎么不能碰土了?于是我糊了他一手泥巴,他手脚并用地爬起坡来就没有顾忌了。现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好多都有洁癖。他妈妈不在旁边的时候,我会尽量让儿子野一点,免得养出一个二十好几还要不会收拾行李箱的“巨婴”。
我们常常跟孩子说怎么做才是对的,其实孩子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更好奇。儿子没有洗手的习惯,我就买了个显微镜,从小区池子里打了一瓶水,回来一看,浮游生物游啊游,儿子知道了不洗手,这些东西就会跑到肚子里去,后来洗手就不用提醒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尝试错误行为并知道由此导致的危害,比三令五申地纠正孩子的错误要有效得多。
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实现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比如我父亲没有实现学习小提琴的愿望,我糊里糊涂地选了小提琴,被督促着练了好几年,结果原本喜欢听小提琴的我,练得连听都不想听了。家长最好别用自己的梦想去为难孩子,要耐心等着他主动要学的那一天的到来。
当儿子问我动植物问题时,我会帮他检索图片,顺便再讲讲地理等其他知识;儿子喜欢看动画片,很多角色名字来源于各种经典,我会趁机给他讲讲神话故事。这样,知识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就变得更加容易记忆。好奇心就像一棵树,引导孩子深入到知识和世界的不同分支中。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的未来多一种可能、多一分希望。
(作者系成都市青羊区天府幼儿园家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30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