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学识字、拼音能帮助孩子尽快顺利适应上学的要求吗?我认识的一个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物理系的女孩,没有上过任何学前班或者幼小衔接班,却学习优异,是老师赞誉的尖子生、同学服气的学霸。她的入学准备就三个: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智力开发。
这个聪慧勤奋的女孩叫留芳,北大毕业后到美国求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她四五岁时就开始自己洗头洗澡,虽然家里有保姆,妈妈还是要求她自己盛饭、洗自己的碗、收拾自己的小房间,并总是夸奖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自理习惯的留芳越来越能干,后来上了北大,床铺是宿舍里收拾得最整洁、布置得最好看的。
有自理能力的孩子,课堂上才能紧跟老师的节奏、操场上才会自己穿衣换鞋,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在妈妈温暖的鼓励中,留芳就自己完成作业,面对不会做的难题以及与同伴的矛盾,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一次妈妈发现学校课间餐发的一包饼干在她书包里,却不动声色,直等她三四天后自己发现,从此她就记住了每天整理书包。
独立面对,才能长大。留芳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得很好,高三时已经在自学大学的数学课程,为了能学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她放弃了北大其他专业的保送,自信地说:“我自己考进去!”高考的第二天早上,倾盆大雨,离考场有20分钟的路程,她没叫出租车,挽起裤腿、撑着伞赶往考场……
两三岁时,留芳就养成了专心用脑的习惯。无论是看图画书、玩积木、剪纸还是画画涂鸦——只要她在用脑,妈妈就把她的小书桌放到里屋去,让她保持专心的状态,从不打扰她专心用脑。有一次她在地板上用积木搭建一个规模宏大的宫殿,专心致志,尝试着各种布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妈妈也没有叫停她。
上学前,留芳还养成了去书店的习惯。三四岁起,妈妈每周带她到新华书店去,她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故事。高三毕业时,她的书已经装满了3个高高的书柜。
因为喜欢去书店看书,留芳只要看书就坐得住,就能专心读书。专心的孩子最可爱,专注才有学习效率,才能解决难题。高三冲刺时许多同学都熬夜,留芳却因为专注而效率高,基本能做到每天晚上11点入睡。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留芳的智力开发却不是从识字开始,而是从智力发展的起点开始的。
“聪明”这两个字,耳朵灵敏为“聪”,眼睛好为“明”,好的开发智力必须从感觉、知觉(视觉、听觉、触觉、体觉)开始,智力准备就是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动手、多运动,充分调动这些感官的活动。
留芳上一年级时不会识字、不会拼音,心算能力相当于高年级学生,可是不会写123。老师说这孩子连拼音都不会,智力中下。但妈妈知道留芳读了很多精美的绘本,语言非常丰富,词汇量超过正常水平的两倍,手工剪纸已经达到11岁孩子的精细动作水平,数学能力也远超一年级数学的水平。所以留芳的智力准备是非常充分的。
既然留芳上学时不会拼音、不认识字,那她是什么时候追赶上并超过其他同学的呢?说起来时间并不长,上学后五六周,汉语拼音教完之后的总测验,全班两个孩子满分,她就是其中之一。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和智力开发这三个基础打好了,孩子学什么都又快又好。
之后留芳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小学6年的大小考试中,字词听写没有错过一个字。五年级的时候,她用两周时间学完了六年级的数学,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奥赛获得了二等奖。之后考入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再之后考入北大,现在是一个勤奋好学、乐此不疲的青年科学家。
留芳的经历看似特殊,却有规律可循——正确的入学准备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有力量、走得远。很多孩子都很像留芳,都有着秀外慧中的基础,希望家长把功夫下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和智力开发上,为孩子上一年级做好入学准备。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13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