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联合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推出对黄渤的采访。接受采访时,黄渤执导的首部电影《一出好戏》正处于宣发期,奔波的行程和无数的通告让黄渤稍显疲惫。“现在是电影上映前的最后一公里,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毕竟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你得对得起所有人。”黄渤说。
提起黄渤,前面总要带上一个“著名演员”的称号。如今,凭借一部打磨了3年的作品,黄渤成功地在自己名字前加上了“导演”的称号。
8月10日,黄渤首次执导的电影《一出好戏》登上大银幕。该片讲述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被迫流落荒岛。其中人物设定饱满真实,虽然是喜剧定位,却不落俗套,引发了关于人性的思考。
“找到一件能让自己兴奋的事”
记者:《一出好戏》是一部荒岛生存题材的电影,里面涉及生存、人性以及秩序的重建与打破等话题。作为您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是什么?
黄渤:其实我一开始没想当导演,也没想拍一个什么故事出来。《一出好戏》这个故事的灵感,源于2009年我看的一部外国电影。我对这部电影的结尾非常感兴趣。当灾难发生时,所有人都登上“诺亚方舟”躲过了灾难,但是之后他们在“诺亚方舟”里面会发生什么故事?他们最终能找到着陆点吗?这些人在“诺亚方舟”里真的井然有序吗?会产生关乎生存或权力的斗争吗?最终他们建立了怎样的秩序?我觉得这好像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然后我就开始往深处和细处琢磨。后来我发现这个故事可以展开,面特别多,好像还挺有难度的,值得琢磨。
记者:第一次当导演的最深刻感受是什么?
黄渤:捉襟见肘。因为这个故事牵涉的话题比较多,随着创作的开展和深入,你会发现里边其实有很多关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哲学的问题,确实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拍一部电影的时候,不是说我有1米的高度,就能干1米高的事,可能你得有1.5米、2米甚至3米的高度,才能很好地做好这1米的事,才算得上游刃有余。而且这种题材在市场上也不很司空见惯,创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剧本这么长时间才写出来的原因。
这个故事2010就有了,那时候还打算2011年拍,2012年上映。没想到真正开始拍摄都到2015年了。之所以投入这么长的时间在里边,是因为我希望找到一件能让自己兴奋的事。这故事越做越难,我的兴趣越来越大。这个过程可能对我来说更重要。执导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本身,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做导演和做演员很不同
记者:作为一名演员,您已经获奖无数,同一个角色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但是作为一名导演,您又如何去取舍演员的表演呢?
黄渤:那就要自己难为自己了。当演员的时候我可以不管不顾,单纯地表演好自己的角色,尽量把不同的侧面都提供给导演去选择。可是我自己做导演的时候,处女座追求完美的特点显露出来。从前期剧本创作,我就认认真真地跟编剧一起磨,拍摄的时候也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把它拍好。我觉得,人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但态度的严谨认真可以是无限的。我作为一个导演,因为自己对这部电影想要怎么呈现已经比较清楚了,就努力向最终的方向靠近。
记者:您之前说,在做导演之前,希望自己能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部电影您想清楚了吗?
黄渤:想清楚了。其实从我自己内心来说,我不太想做重复性的事,或者说只干一件技术活、体力活。我想要尝试一个新的东西。演员本身有一定的被动性。虽然我已经算幸运了,对剧本可以有一些挑选的余地,但毕竟还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如果能有机遇碰到导演这个工作,我想去尝试一下,我觉得对自己会有一定的帮助。如果让我选择一个相对保险、缺乏创造力的东西,我自己不会满足。
记者:这部电影的剧本经过8年打磨,可以说包含了很多您的个人表达。您想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传递什么呢?
黄渤:这部电影讲述一群人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有人看完电影觉得应该更具有冲突性。其实我们也拍了一些相对残酷的东西,但没有剪辑进去。我不想把血抹到观众脸上,我也不想皱着眉头跟大家讲一件事情。
这部电影是个寓言。其实大家在创作的初始阶段也聊过很多,比如,要不要死一个人?我觉得可能不需要。我想把那个度控制在一个地方,剩下的可以靠观众的想象。这部电影不是一个纯喜剧,但是也没有排斥喜剧,里边情节反转也很多。我希望观众在观影时能得到普通的观影乐趣,看完了如果你愿意琢磨,也有东西可以琢磨。我也在电影里悄悄地埋了好多好玩的线索,可能看第一遍的时候观众会忽略,但是后边再看的话,会发现原来这里那里还有一点想象空间。我觉得,看完电影以后,你联想延展出来的那种想法,可能更有价值。
“我想为电影行业做一点事情”
记者:拍这部电影对您来说意义是什么?您对它有什么期待?
黄渤:演电影就是我喜欢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后,我收获了许多奖项和荣誉,这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情。前面我也说了,这个电影对我来说难度不低,其实我完全可以选择拍一个相对保险的喜剧,这样市场和口碑都会有保证,难度也不会太大。可是我是有一点电影理想的,这个话听起来有点矫情,但它是我的心里话。我在这个行业里这么长时间,也获得了这么多,现在的电影市场也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还需要一直去重复同类型电影,仅仅是为了从市场里收获一点满足感吗?我40多岁了,作为这个年代的电影人,我觉得无论如何应该为这个行业和社会尽自己所能,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我觉得这种努力是必须的。
我尊重和热爱电影。我觉得哪怕因为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能让别人提起这段时间的中国电影时,想到曾经有一个片子的题材不错,或者这部片子让电影市场的内容稍微丰富了一点,我就知足了。
原标题:“我是有电影理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