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奇女侠》,好莱坞试图让“年轻女性英雄”的形象在大银幕上延续下去,就像之前的“美国队长”“蜘蛛侠”“超人”。这股潮流也许会延伸到中国电影的生产中,对于中国新一代女演员而言,是打开了新的领域。
这些年看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片,接触的多是漫威漫画的改编之作,这次,漫威的老对手DC 漫画拿出了 《神奇女侠》,看这两个“美国漫画大户”在电影领域的角力,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好莱坞如何面对叙事资源的困境,以及对流行文化资源沉淀的不断开掘。
当下电影市场对视觉奇观的消费需求,加之青少年受众的诉求,这两条使得依据动漫改编的超级英雄片成为好莱坞主力制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结构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在可以预测的未来,这种超级英雄片的系列只会越来越多,虽然不断有业内人士警告大片厂的决策层,要警惕电影选题开发能力的狭隘,但是公允地说,“超级英雄片”是个庞大的类型,这个类型本身有自我的变革和更替,也从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变体。
我们对超级英雄片的最高要求,是它们能创造出一个新世界的体验。能做到这条的少而又少。这确实是非常困难的,视觉奇观的背后注定是大量资本的投入。更不易得的是“才华”,必须要承认,大量的大制作是在“俗套”里做加减法。于是,超级英雄的更新换代只能依托于时代话题的介入和观众对主角的情感带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来看《神奇女侠》,这个女演员是“这一代”的偶像。这反映了近些年好莱坞制作的有趣倾向,即随着电影观众的性别结构中女性比例增长,越来越多的电影围绕“大女主”展开,从 《饥饿游戏》 到 《神奇女侠》 都是这个策略。相比 《饥饿游戏》,《神奇女侠》其实要保守些,亚马逊女战士戴安娜的形象又悍又美,男女通吃,但是论女性的主体意识,她要比 《饥饿游戏》 的凯特妮丝逊色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