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学习研讨会发言稿:通过改革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2019-02-01 12:18:43浏览:23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新见迭出。新时代讲的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思想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新见迭出。新时代讲的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思想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矛盾讲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新征程讲的是分两步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体系讲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等等。这些创新观点体现了我们党通过改革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基本思路。

新时代是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往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要想到而且敢想,以往由于视野和条件的局限摆不上议事日程的事情现在必须摆上议事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区域的发展大计,都要按照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来制定。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需求和供给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际上对政府和市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改革发展的主要聚焦点,应当放在上层次和扩范围上。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了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分作两个系列来理解。一是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要,最主要的变化是层次提升,要求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二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这类需要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凸显的需要,总体上看应该通过制度安排或政策设计来满足,我们可以把这类需要更多地看作是一种公共产品。从供给角度看,也就是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理解,对于私人物品的供给,在当前条件下面临的最突出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就是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相交织。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平衡和不充分表现为法治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有短板、生态文明建设有差距、区域发展有差距、城乡发展有差距、收入分配有差距等。政府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行为主体,需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仅仅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出版局教育整改工作报告

上一篇:

市城市卫生创建成果报告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