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斯时多幸运,愿得此身长报国
——xx同学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四年前,背着简单行囊,告别养育他的家乡,叩开了湖师的大门;四年后,他背起行囊,挥挥手,与华灯璀璨的城市作别,回到了他所热爱的家乡。
他是xx,我校政法学院大四的学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法学院原监察委员会主席、湖北省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首期学员、优秀学生干部、连续三年奖学金得主……这位政法学院风云人物的未来一片坦途。但他却在毕业之际毅然选择了选调生道路:"我要回到基层!"
锦瑟年华,历经学工磨练
"如果要问我的大学是怎样度过的,那肯定是在学生组织中度过的。"大一开始,他就进入政法学院的监察委员会工作,监委会的工作他一做就是三年,部长、干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如同青松般坚守在岗位上。严谨负责、务实高效是他的办事原则。"学长工作起来拼命!"监委会主席叶孟说:"他曾经为了落实优秀班集体评选的工作,整整一天都往返于人文楼、教务处、学工处,直到工作完成了才跑去吃碗面。"历年奖学金的评比工作因为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常常会出现纠纷。他在任期内却迎难而上,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评定项目,带着监委会全体学生干部加班加点的修改评定方法并召开学生代表会逐班逐班的检查评比工作,直到同学们的奖学金领到手了他还在主持召开总结大会,将经验教训逐一整理汇总。"奖学金涉及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公开透明、细致认真!千万不要让同学们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而失去荣誉!"
有人问他为学院工作了三年,除了几张聘书和奖状外啥也没落着,到底图啥?他坚定地回答:"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帮助到更多同学是我的幸福,要是图回报、图利益,我怎么对得起我的信仰!再说啦,我们都还是学生,做事不能太功利,要把眼光放远一点,谁说我啥都没得到?我的‘嘴皮子‘、‘笔杆子’都是在学生组织中磨出来的,这些可都是我未来发展必需的东西。"
书生意气,追寻真我风华
"他当了四年的寝室长,室友有需要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他是我们的‘大哥’。"室友庞博这样评价他。
吴玉青是个"热心肠".每学期发书的时候,他总是先帮女生搬到楼底下,帮同学跑去拿快递更是家常便饭,在搞大扫除的时候,总是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正是因为他的热心助人,同学们都叫他"老吴"."我们寝室在他的影响下,考取了两个选调生,一个研究生,而我也进入了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真的要好谢谢他,他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室友程前谈到他时这样说。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缤纷多彩的大学里,他不仅在学生工作上颇有建树,也广泛参与到各种活动中,"12.9"大合唱的舞台上有他豪迈的嗓音,院校篮球比赛上有他狂奔的身姿……"参加这些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朋友,这对我终身受用。"他说。
青葱烈马,勇担时代大任
2014年7月,在经过了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体检等重重关隘后,他成为了湖北省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首期学员。"这是我至今最大的转折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他说:"在加入‘青马’前,我力争做一个好学生,而加入‘青马’后,我要穷尽毕生,做一名信仰坚定的,经得起考验的合格党员,要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时代目标而奋进!"
在"青马"的两年培训时间里,他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湖北省委党校、红安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等机构对党的理论知识和大政方针进行了系统学习,先后赴四川、红安、延安、井冈山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在一望无际的草地,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那种环境让人透不过气来,只有一面迎风招展的党旗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不能忘记为我们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老前辈。"他在回忆重走长征路的场景时说道。
在赴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黄土岗镇、岐亭镇人民政府实践锻炼的两个月时间里,他深入到基层群众之中,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听民之哀乐,感民之疾苦,话农村之发展。他将组织给予的五百元补助费换成了大米、食用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送到生活有困难的老百姓家里。"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知道他们生活的疾苦,虽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但我要努力到问心无愧!"他说到。两年的"青马"时光,渐渐雕琢出了他为民服务的一颗赤子之心。
毕业季总是欢笑和泪水交织的唯美季节,有的人选择继续深造,有的人选择白领之路,而吴玉青却选择背起自己的行囊,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当初的起点,建设养育他的故乡。对于基层的选择,他这样解释:"我的家乡还比较贫穷,我要用尽毕生所学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服务,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服务!"
"咬定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对于即将到来的基层生活,他踌躇满志,一艘满载着青春热血和激情才华的巨轮正驶向基层这片广阔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