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考察报告
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考察团22人于2001年11月28日至12月17日赴德国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这次考察了德国的法兰克福、亚深、特立尔、巴登和斯图加特等地,考察了那里的部分大学(黑森州教育学院、卡斯卢尔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学(欧洲联合学校)、电教管理部门(巴符州文化部)和企业(全球较大的电教公司:斯玛特公司)。以下重点介绍我们进行考察的几个单位:
1、亚琛欧洲联合学校。学校所在的亚琛市位于德国最西部,毗邻荷兰、比利时,所谓"金三角"地区,一般称欧洲区域,这是学校名称的原由。欧洲联合学校是一所非公立学校,在德国是很特殊的学校。
对于在早期进入职业教育,后来改变选择,需要完成高级中学培训任务的学生来说,欧洲联合学校是恰当的选择,这所学校就是这样一所面向再教育的学校。对于完成10年中学教育,进入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学生,4天在学校上学,1天在工厂工作,可以通过在联合学校实习,然后取得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也有从欧洲联合学校升入大学的非职业青年,一般是十年级学生,因为欧洲联合学校的毕业证书等同于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学生一般入学要接受入门学习,以班级形式上课,学习规定课程,德文、英文必须学习,法文、西班牙文、荷兰文,还有艺术课、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国民经济学。在数学自然科学领域学习数学、信息学、物理,也可选学宗教。
考试通过进入第二阶段,分为两年四个学期,可学感兴趣的专业进一步学习。不喜欢的课程也可以不学习,这种学习比较难。两年以后报考高级中学证书的学习,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在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在职又有深造愿望的学生特别有利。
对于想来学校读书的学生,学校也提供预科学习。如:毕业很久的学生,通过预科学习班,学习德文、英文、数学,插班也可以。如果已经工作了,其中的一些人想获得大学入学资格,可越过初级阶段,直接进入主要阶段。
高级中学毕业要有外语基础,他们特别重视外语学习,插班生一般要接受外语测试,测试西班牙或荷兰文后,方能学习。
语言教学中,他们大量采用了电化教育方法,用软件和INTERNET进行教学。
Giesbrecht校长说,运用电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变得灵活。他强调说,每个人的愿望、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10个小时在学校面对面学习,其他时间在家学习,称在线高级中学。目前德国有七所这样的学校,明年就有正式的在线高级中学。
SCHUMACHER女士认为,多媒体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让学习者获得同网络打交道的能力,学习鉴别网络内容:二是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就需要学校有校园网。以支持网络学习、视频会议、所有电脑必须配置一致,和企业网络一样复杂,学生通过WINDOWS或LINUX学习,所有电脑都装有两个系统,连接中央服务器,有一台(代理服务器)上网,学生在家里可以学习教学内容。网上有信息课内容,学生在教室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学习网络运用,寻找资料,建立个人网页等等。
SCHUMACHER女士认为,市场上的软件很难应用于教学,对于学生自学还不太适用。因此,在教学中他们用互联网资源上课时,一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学习主题,学生先在网上查询资料,然后交流学习成果。学校建有光盘库可提供学生查询资料。
在德国每个州都有主域服务器和相应网站,有不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者的著作和作者情况的内容,有可听到朗读声音的诗歌网站,可选择欣赏。
2、卡斯鲁尔大学多媒体中心
卡斯鲁尔大学位于卡斯鲁尔市中心,在校学生15000人,是一所工科大学。该校信息学院(信息系)在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在该学院申请读信息系的中国留学生就有2000多人,但是目前该系每年容纳学生只有400多人。(Deussen教授80年代是中国重庆大学特约顾问教授)该多媒介中心建于96年,学生总数2500人,信息系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是卡斯鲁尔大学所在州的虚拟大学,有六所大学参与此项目。Deussen教授介绍说,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建立基于网络的教育系统,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节约培养成本。其具体目标是:
建立卡斯鲁尔多媒体信息中心,把所有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起来;
通过多媒体方式支持教学;
支持在职教师的培训;
把虚拟大学的研究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卡斯鲁尔大学成为教学港。
该校目前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支持、协助,远程教育正在研究之中。学院目前建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约80平方米左右),新建教室准备全部采用无线上网。
3、德国西南广播电台(SWR)电视教学部。
西南广播电台(SWR)由法国占领军建于1946年,从15人到今天1500人的规模。西南广播电台(SWR)是德国的一个公共电视台,电视台每年投入20亿马克,来自德国国民每个月交纳的每部电视机的33马克费用,其广告收入只占6%左右。
西南广播电台(SWR)是德国电视台所属的十个地方电视台之一,由SWR和斯图加特电视台合并,位于十个地方电视台之二。每年制作1600小时节目,主要是娱乐节目。
主管多媒体的Hauke先生介绍西南广播电台电视教育栏目开办的情况:
西南广播电台的电视教育栏目的教学内容由电视台和地方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学校协同制作,全部是义务性质,节目以电影、DVD、CD形式制作。旨在通过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一起重点探讨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电脑是否是可以提供所有的信息万能工具,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协调教与学;软硬件问题及学习的地点以及在教与学中,媒体、环境的可能性。教与学在多媒体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特殊的,除了传统传播知识的作用外,还有以学习结果为目的的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要提供解决方法及说明和练习。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方案模式,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老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中,作用扩展了,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光是按进度学习,还要求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要很强,自己制订计划,自我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了解问题和进行探索。个人决定学习时间、内容、目标,也离不开合作学习方式,还要求有综合学习的团队。
4、访问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该部官员介绍了情况。
巴符州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有1000万人口,中小学生150万,教师数10万。巴符州年度预算600亿马克,其中100亿用于教育。
州教育部下辖六个部门,分别负责教师培训和再教育、学校建设、学校组织管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青少年事物和体育以及欧洲事务和媒体等。
州的教师继续培训学院按照州的要求,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和州教育和课程设置研究所密切配合,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教育发展情况。
媒体管理委员会主任霍克介绍课程中利用多媒体的情况。从84年开始该州中学以上就要求有信息学的介绍,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原理、技术基础、在学校计算机室开展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变化,不光是技术方面,也包括开展教学,也包括把电脑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课程中。
霍克先生认为,电脑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工具、方法,同黑板、粉笔一样都是工具。
电脑知识的普及是最大的挑战,不是财力。并非是要多好的设备,主要是教师的培训,教师、教育学和电脑信息学是两个桥头堡,后者主要是工具,这是教育学上的问题。资源建设采取把教师自行开发的,愿意提供成果的,可向州政府直接要求经费,州政府可提供更多的设备支持。这些资源都放在州教育服务器上,州已经支持了2300个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各学校都设立了工作站,来支持教学。也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软件学习内容,包括印刷品、声音、视频及计算机作品。多媒体教学不光应用在某些课程,而且应该在所有的课程中应用,除了专用的计算机室,还希望在教室设置学习岛。
最近州和地方达成协议。2002年地方政府要为学校教室配置电脑投资1亿马克,州也设立了特别计划要有5600万马克资金,州用于教师培训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建设,在电脑养护方面州投资了3000万马克。研究所正在开发州教育网站,希望找到一些好的模式。
霍克先生强调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任务,需要时间,多媒体真正成为采用的方法还需要很多时间。财政、师资、都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它要和学校发展同步进行。
二、有益的启示
德国历史上的三次国家振兴归功于高质量的教育,德国是教育兴国的范例。目前的德国教育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反法西斯改造”和结构调整,逐渐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等。
按照德国宪法《基本法》的规定,国家负责监督整个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鼓励私人办学。国家实行九年普通学校义务教育,柏林和北威州为十年。对此后不满十八岁的年轻人还规定了三年的非全时制职业学校义务教育期。
与其它西方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体制具有下述七个明显的特征:
1、“教育管理多中心”和“多样化中的统一”是德国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
按照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德国16个州享有文化教育自治和自主权,主管各类学校教育。联邦虽设立了教育部,但其职责有限,高等教育原则问题由各州通过各自的教育部实施。各州在《基本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及发展其学校教育事业,颁布专门的法规,包括:各级学校的设立、维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费和教材费的减免以及教育补助等事宜。由此导致德国各州的学校教育各具特色。为保证全国教育的统一性,各州文教部长组成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各州以及各州与联邦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方面的合作;凡涉及变动教育标准和考试等问题须提交联席会讨论。该联席会在波恩设有秘书处。
2、小学后的“分流制”。
经过4年共同的小学教育之后,学生要分流到三类教学目标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这种纵向三分流的中学教育,具体为:主体中学毕业生主要是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实科中学毕业生有资格进入各种全日制职业学校,成为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文理中学毕业生则有不同形式的中学,因此,入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
3、“双元制”职业教育颇具特色。
德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基础前提条件之一便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国家和私人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使职业教育体系以其形式多样、注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等特点闻名于世,为德国社会和经济各部门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目前,德国约有3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为70%),也就是说,双元制培养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正因如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4、德国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半日制的。
半日制学校一般早晨8点钟开课,通常到中午1点至2点钟结束。课后的活动大多是教学大纲以外的选修课。德国中学是世界上上课时间最短的中学之一,每年只有800小时;而法国是1040小时;西班牙是1300小时。近几年将13年学制缩短至12年,同时开始实行全日制上课,已成为德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
5、德国实行普通与职业双义务教育制度。
普通义务教育从六周岁开始,年限一般为九年;之后是职业义务教育,直到满十八周岁成年为止,即凡是不在完全中学就读普通高中课程的年轻人都必须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或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职业义务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
6、高等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68年。十九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校发展的楷模。在经历了法西斯统治时期的劫难后,德国高等教育在二战后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到1998年,全德共有高校344所,其中综合大学92所,师范学院6所、神学院16所、艺术学院46所,应用技术专业学院152所,行政管理学院31所、综合大学1所。目前在校生约180万。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约占就业人口14%。高等学校绝大多数由国家主办,但国家也鼓励私人和民间组织办高等教育,并给以必要的指导和资助。德国1998年有民办高校75所。
德国没有全国或全州的高校入学考试,13年制或相当13年制完全中学的毕业生,在其中学毕业的同时即获得普通大学入学资格。按各州达成的协议,高校有义务接受所有取得这一资格的年轻人上大学。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适龄青年上大学,每年新生约25万人。
一般来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学专业,但随着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加,不少专业已人满为患,导致某些专业不得不实行入学名额限制,这主要涉及医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热门专业。设在多特蒙的“学习位置分配中心”负责在全德范围内分配上述专业的新生名额。
那些没能上完全中学,而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有上大学的可能,前提是他们在职校毕业后还须上一年的职业高级学校,之后方可获得应用技术专业学院的入学资格。如今,应用技术专业学院以其学制短、学习内容实用性强及就业方便等特点吸引了许多具有上大学资格的年轻人到此就读。
7、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事业近年来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过程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校时学到的知识可能在离校时业已陈旧。因此,德国各界的共识是,学校正规教育不应偏重传授知识,而应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社会要求。鉴于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德国政界目前正酝酿制定相应的法律,以保证这一事业的发展。
三、考察收获与体会
欧洲国家电化教育起步早,电教市场平均每年翻一番。德国80年代开始进行电化教育,电教设备的投入由政府给钱,大学、中学比小学开展得好。在信息技术中,他们做到三个重视、两个结合。即:重视培训、重视开发、重视应用。两个结合是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设备相结合,开展培训和远程教育与计算机宽带网和卫星教育网相结合。大致作法如下:
1、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如:各州教育学院组织分期分批的培训;教育部门与企业、与公司联合、与电视台联合,以便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实验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方式进行教师培训。
2、重视教育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州文化部(教育部)专门成立机构研究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有行政部门与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发的,也有委托企业公司开发的。大学专门设立科研项目进行数字化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对开发的成果统一收到州教育服务器或州教育学院服务器上供各学校使用。
3、重视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黑森州教育学院让所有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输入到服务器中,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化形式,以利资源共享。欧洲联合学校进行的"坦德姆"教学法(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互教学的实验)在德国学校中比较普及。卡斯卢尔大学把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果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相整合的作法也颇受师生赞赏。
4、教育是政府行为。德国学校的硬件装配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入,软件及资源建设仍是政府投入,资源由教育服务器在统一的技术标准格式下管理,免费供教师、学生使用,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5、德国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同样重视投影仪等常规电教媒体手段的应用。考察中所到之处的教室配备的投影仪等,教师都在使用。
德国的电视节目中,经常播放一些适宜中、初等教育的内容,建议我国应引进一些这样的节目。德国的电视台是“BAYERN”,台标是“BRX”。
在电化教育考察中,我们体会到德国人在几个方面的观念较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为四个方面:
一是时间观念强,德国人非常遵守时间,计划几点钟开会、参观,准时开始,会前准备充分,介绍情况只是有关人员参加。二是法制观念强,德国有4000多项法律和法令,司法组织分工细,专业性强,有普通法院、行政法院、福利法院和财政法院等,从官员到群众都按法律办事,未见行人、汽车闯红灯。三是质量观念强,德国重视产品质量,工艺精,包装好,有不少产品是世界名牌,经济效益好。四是开放观念强,国家之间可以自由往来,商店自选商品,自觉付款,大学没有围墙,裸体塑像、画像到处可见。当然也存在不好现象。如:男女青年在大街上公开吸毒,女孩抽烟现象严重等劣迹。
四、思考与建议
德国电教虽然起步早,但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目前,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一些学校的硬件设备还不如我国的一部分学校。学习德国的经验,有以下建议:
1、关于投入问题。电教设备、教材建设需要大投入,德国主要由政府投入,我国国情虽然与德国不同,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的电教投入也应以国家拔款为主,多渠道进行筹集,包括政府制定优惠政策。
2、关于提高设备利用率问题。我国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问题。不少学校设备配备不少,有的档次还很高,但利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电教设备的管理和教师的培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关于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设备的结合问题。我国的一些部门和学校,过分强调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有的还认为传统教学设备已经过时,可以不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只要有利于教学,多种媒体都可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用什么媒体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花钱少又能解决问题,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教育部赴德电化教育团团长:吴庚生副团长:沈田玉秘书长:夏小义顾问:马飞
考察报告执笔人:潘云泽张鹏李兴苑李凤兰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