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班主任兵法(十二):掌握时机

2019-02-01 17:59:56浏览:48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班主任兵法(十二):掌握时机作战是要讲究时机的。一名好的指战员在战场上要不断地审时度势,势指形势,时也就是时机。在双方力

班主任兵法(十二):掌握时机


作战是要讲究时机的。一名好的指战员在战场上要不断地审时度势,势指形势,时也就是时机。在双方力量相等的情况之下,战争的胜负往往可能在一刹那间决定。而一旦错失战机,等待的可能就是失败的苦果。

我们知道,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强弱也是相对的。任何事物,单个来看,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个人也是如此,人有生物钟,有智力、情感、体力的生理周期。我们有时做一件事没做好,或失败了,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是错的,而是时机没有掌握好。金鸡报晓本来挺好的,可是如果总是半夜鸡叫,结果反而不美。时机和处理事情的度一样,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很难掌握但是又必须修炼的两项本领。

掌握时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争取时机。有些时机是争取来的,特别是在和别人竞争时。在战场上,兵贵神速,大家抢的就是时机。拿破仑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如同物体的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一样,军队的战斗力是兵力与速度的乘积。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一役,就是和敌人赛跑,和时间赛跑,沿着大渡河的两岸,双方士兵在比赛,最终红军抢在敌援兵之前赶到泸定桥并立刻进行强攻。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关键一役,而红军的速度更胜一筹。

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时也是要抢时机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特点,初一初二比较糊涂,乱七八糟事情也挺多,但到了初三,会一下子开始懂事了,学习也比以前认真很多。但是当有些学生明白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来不及了,他以前的基础太差,而马上就要面临中考,再想努力但时间已经不够了。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个规律,便会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没有幡然悔悟之前在学习上尽量能够跟上,不要拉下太多。并且在初三来临之前很注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得学生在醒悟之后仍然有充足的时间把功课赶上。

二、等待时机。在战场上有时也是需要等待战机的,敌人来攻,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正盛,不能出战,等到再而衰,三而竭之时,敌人士气衰弱了,便是出战的好机会,可一战而胜。这是《战国策·曹刿论战》一篇中的著名作战思想。在伏击战中,时机也是很重要的,布好了一个口袋阵,等敌人来钻,前面的要先放过去,等到主力全部进了我方包围圈,再突然发动进攻,把口袋扎紧,毕其功于一役。《烈火中永生》中的邱少云就是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敌人的燃烧弹点着了他埋伏的草丛,为了不暴露目标而被活活烧死。等待时机是需要耐心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为了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可能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时机不成熟时只能等待。

在学生工作中,等待时机的例子太多了。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话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说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告不及学生自己去碰了一次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到学生自己吃到苦头之后,你再去劝告他便会听进去了,他知道你讲的是有道理的,是为他好并且是对他很重要的东西。因此,教师要等待这样的机会出现,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便不要放过。表扬学生也好,批评学生也好,也是有一个最佳时机的。学生正骄傲的时候,不要表扬他,等到他信心失落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教师的表扬就显得珍贵了;学生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批评他,等到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再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听进去。在做后进生工作时,教师尤其要有耐心,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是均衡的,平稳的,而是跳跃式的,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要等待的就是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及时地使学生产生质的提高。

三、利用时机。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有时候会突然产生一些本来不是机会的机会,高明的将领会随机应变,及时利用这些机会,创立战功。三国时,曹操进犯赤壁,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抗击魏兵。周瑜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在善于利用时机上有独到之处。比如,他少年时代的好友蒋干从江北来,本来是想当说客的,不想反被周瑜利用,成了他反间计的重要棋子,最终使曹操杀了蔡瑁张玧,去除了魏军善于水战的最重要的两位将领。

在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每天也会有大量的事情发生,其中有些事情教师如果好好利用,便是非常好的教育的时机。比如说运动会的比赛,全班都参与了,这便是一个很好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时机,教师可以给运动员打气,组织女生拉拉队加油鼓劲,组织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端茶送水,让他们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比赛完了之后要及时总结,及时鼓励和表彰,总之,教师如果充分动脑筋,把一些大家看似平常的事情做足文章,是会产生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的。

四、创造时机。当有些工作很紧迫不能等待必须要解决,而又没有合适的时机时,只能创造时机了。狼要吃羊,便找借口硬说处在下游的羊把上游的水弄脏了,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比较原始的创造时机。在古代战场中,双方主将在运动战中,经常会用一些计策来创造战机,比如说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使得庞涓不得不回兵来救,魏国军队一旦被调动,便为齐军创造了战机,齐军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一带步下了埋伏,最终魏军全军覆没,庞涓饮恨身亡。

中国人在创造时机上是很有特点的。比如说中国人求人办事,很少像洋人“此来为某事”那样直截了当开题。而是讲究迂回战术,有一种起承转伏的特点。林语堂先生总结这类创造时机的谈话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寒暄、评气候,双方极容易找共同点,可联络感情,不至于遭到抗拒;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这是一个深入的过程,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有真真的融洽;(班主任 www.banzhuren.cn)第三段是谈时事、发感慨,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声势又壮,甚而到了相见恨晚、两肋插刀的程度,于是,便可以陡然下笔,相机言事了;第四段,可客气起立,言有一小事奉烦,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云云,要做得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之情,而是要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学生工作中的创造时机与之类似。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在实施自己的目的之前要尽量创设对完成目标有利的条件。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是常常要用到这样的方法的,尤其是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学生思想有顾虑或因其他种种原因不愿配合之时,教师不宜开门见山,而要闲聊一些别的话题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等到学生的戒备消除了,情绪缓和了,师生感情融洽了,再慢慢进入主题,或许会有好的效果。在教学法中有一类叫做情境教学,其原理是努力创设适合教学目的的情境,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会很轻易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时机紧迫要争取时机,时机未到要等待机会,有机会要利用机会,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这便是我们对待时机的态度。

学生工作由于其特殊性,有一些时机是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的。教师的教育相当于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这个内因就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外因要想起到作用,就必须抓住内因出现变化的机会。当学生的思想一直处在闭合的状态,对外界的作用便不会有什么响应,这时候的教育工作就会很困难,教师既吃力又没有效果;反之,在学生的思想处于开启状态时,外部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时机。

学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是好的教育的时机。比如说学生进入起始年级的时候,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以初中预备班为例,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中学,从外部环境来说,是全新的,从内心来说,经历着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这个时候,一些小小的外部力量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改变。教师如果善于在起点班给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往往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会出现一个质的提高。这样的机会不多,是必须等待的,当然了,也可以创造,古代的“孟母三迁”便是一个例子。

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也是好的教育的时机,此时的学生总是踌躇满志的,经过暑假或寒假的长时间的休整,学校的生活还需要他们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去适应。新学期伊始,教师第一次进课堂,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特别专注?教室特别安静?好的老师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时机的。这样的机会也是必须等待的,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机会总是存在的,每个学期都有,通常在每个学期开始的前两周,是最佳教育时期,机会一旦来临时,我们就不能够错过。因为一两个月之后,学生适应了学校生活,往往又会松散下来。

当学校、班级里乃至社会上发生突发事件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比如说班级里发生不团结的现象,发展到打架的地步,教师此时因势利导,进行谦让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或其他一些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地认识,这样的教育就会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这种机会虽然不可预见,但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生活,每天发生的事情有很多,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总能够利用其中的一些事情作为教育的时机,甚至可以把一些坏事变成好事。

学生个人犯错误、受到挫折或取得成功之时,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列宁小时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并且撒了谎,最终在姑姑的帮助下,他承认了错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小孩子犯错误时,通常喜欢撒谎,因为他们怕说出实情会受到惩罚。犯了错的学生其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剧烈的,表现出心事重重的样子,有经验的教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受到挫折或取得成功时的学生,同样也是面临着心理上的巨大波动,这时教师所产生的教育给学生的印象将会是十分深刻的,教师对受到挫折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对取得成功的学生进行赞美,并肯定他取得成功所作出的努力,不仅可以使师生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要比平时显著的多。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常常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在学生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候,教育的时机也就凸显得最明显。当时机出现时,平庸的教师可能会火冒三丈,或者牢骚满腹;而高明的教师则是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正确把握教育的时机,是我们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内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银行企业文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上一篇:

个人实习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