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七)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继续教育的问题。都说要做研究型的班主任,班主任之所以做不到那些名家的份儿上,除了机遇平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班主任的业务熟练后,受自身原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局限,继续向上发展非常困难。(甜瓜感言:很有道理)当一名教师依靠自己勤勉的工作和认真的态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荣誉之后,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此止步,向其他方向发展还是继续把这一行做大做强。如果选择前者就不用多谈了,如果选择后者,想成为一名优秀乃至卓越的班主任,单靠自己的摸索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发展、提高,必须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所以,研究型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习型的班主任,这种学习是伴随终生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拿来为自己所用,别人的经验或理论一定要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时我们埋头做了很多事,但是是凭着经验和感觉做的,其实这里面可能蕴藏着经典的理论,你去学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实践能找到理论依据,甚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有了理论支撑,行动就有了方向感,这就是学习的作用。
我班主任做到第十六个年头,都是属于自生自灭型,没有做一个有心人去好好钻研。当然,客观原因也是有的,一名普通班主任很难得有机会外出学习,在校内也是疲于奔命地游走在教育和教学之间。为什么大部分班主任都不看教育理论书籍?一半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没有这个精力。即使难得有一点时间,也要处理很多其他事务,而看书学习是要讲求心静的,这个和教学不一样,学科教学有很多教研活动,可以有不少机会学习他人的经验体会,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很少,就我们学校而言,几乎没有过系统的培训,偶尔一次也是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名额很少,大部分人参与不了,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重视了。每年的假期校本培训,在大多数人看来,也是走个过场。请来几位专家或名师做个讲座,听的人并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对此,我的想法是时间反正已经消耗了,多学一点总不是坏事吧?人家能坐在台上讲,一定有他的道理,认真听进去,总是有收获的。本来班主任的培训机会就少,难得一次,要将它的效益最大化。
近两年我配备了一些装备,从数码相机开始,到大容量移动硬盘、录音笔,再到摄像机、三角架,虽说都是自费的,但也没花多少钱。摄像机四千多元,算是很便宜的了,我不是搞专业摄影的,用不着太高档,只要能记录就可以了。我经常带着这些装备去学习,这可能就是所谓做有心人了。当然,装备有些沉重,不过辛苦一点能收获一些东西,还是值得的。我的博客上放了一些,比如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放到我的空间里,看的人很多,资源共享嘛。上次上海邀请我去开讲座,因为交通方便,本来可以讲完就走的,但是我问了一下安排,在我讲座之后是冯恩洪校长的讲座,我立马改变了主意,推迟回去,而且把我一套装备全部搬到了上海会议现场。冯恩洪校长作报告时,我架起摄像机把讲座从头到尾录了下来。(班主任工作 www.banzhuren.cn)冯校长身体硬朗,激情四射,三个小时在会场里来回走动,一分钟不坐,苦了我镜头跟着他转,庆幸自己当时买三角架时,同事劝我买个便宜的,说一个专业的三角架价格可以买四五个普通的,我想到买摄像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录讲座报告,硬是咬牙买了个贵的,这下起作用了。于是大家能在我的空间里看到李镇西、冯恩洪、万玮、桂贤娣、老板老班等人的演讲了,还有一些班会课的资料,这些资料也极大地充实了我自己的教育资源。说到买装备,一些人总是会想,这是为工作,不要自己花钱了,用的时候借学校的就行了,这叫大处不算小处算,借学校的方便吗?要用的时候随时都有吗?倒是学校有时搞点活动还借我的呢。
有了装备,用好它。于是别人听了专家的报告,回去之后最多写个感想什么的,那些原汁原味的语言、案例、理念却是难以呈现的,也是会遗忘的。大家可以看我的博客,我有了原始资料后,还要把它们加工处理,选出我需要的,剪辑出来,既方便自己研究,也方便博友观看,一场冯恩洪校长的报告,我能发五六篇日志,配上自己的理解的文字,各自独立成篇,全成了自己的财富。你说指不定哪天我做报告时就会用到这些素材。在写《班主任的语言艺术》系列第四讲《让你的说话更能打动人》时,感觉不管怎么写也难以用文字诠释那些道理,如果有段视频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就好了,于是翻出过去录制的全国优秀教师桂贤娣老师演讲,剪出一段来,用上了。而这段视频是以前一直储存在那里的——我们在做一些事的时候往往不会意识到对今后会有何影响,所以,我们只有尽可能把准备做充足一点,天晴还防着天阴呢。今天,学校来通知征集论文,送到省里参评,我手上有一些文章,都是发表过的,这次参评还要交评审费,50元一篇,领导说别看你在全国刊物上发过的,说不定人家不识货还不给你得奖。说实话,我才不在乎得不得奖呢,能发表就是最大的成功,没花钱还拿稿费,现在倒要出钱去给人家评审,还有不得奖的风险,有点不平衡。后来一想,算了,说不定哪天能派上什么用场——谁知道呢?不就50元一篇吗,我送了两篇,100元,省了也发不了财,就当吃顿饭吧——我这话说在这里,到哪天我还真有可能翻出来再在报告里讲。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做有心人绝对不会错。
回想一下,我专心做教育的这两年进步很大,为什么?我善于学习,一次机会我能当好多次用,一次活动我能发掘出无穷多的资源,把所有的机会都用足了,提高自然比较快。
最后说到看书,我的观点有两个,一是要看就看经典的原著,起点越高越好,不看那些半瓶子醋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也是看了原著跟在后面学来的,那还不如直接跳过去看原著了;二是看过之后要和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专门找对你有用的东西。可以挑着看,跳着看,看完了直接能用,效率就高。一本书,价值再高,对于你来说也只是一部分有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只要挂一,哪怕漏万。因为你已经没有时间在从容地一本一本慢慢读下去了,读书不用就是书呆子。这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你在不脱产的前提下想迅速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捷径。你还可以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效率更高。读完之后一定不要忘了写体会,这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啊,只看不写会忘的。有人建议我去读个硕士博士什么的,我是真想再回去系统地学习,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不放弃,冯恩洪校长退休了还读了工商管理硕士,我又有何不可?而现在,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