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

2019-02-01 20:27:27浏览:9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引看完《百鸟朝凤》后,怎样写一篇观后感?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百鸟朝凤》观后感(一)同学们,你

引看完《百鸟朝凤》后,怎样写一篇观后感?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百鸟朝凤》观后感(一)

同学们,你们看过《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吗?上周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百鸟朝凤》,我被这部影片深深所震撼,这部影片我觉得既平凡又深刻。

这部电影开始讲述的是一个十三岁小男孩叫游天鸣,他的爸爸喜欢吹唢呐,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收他为徒,他让自己的儿子替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他把儿子游天鸣送到了焦三的手下做徒弟,带他完成自己的梦想。

后来焦三师傅不情愿的收下了这个资质很差的徒弟,起初焦师傅每天让小天鸣用一根大吸管把小河里的水给吸上来,小天鸣每次都迷迷糊糊的就去了,但是坚持了两个多月了,小天鸣还是没有吸上来一滴水,天鸣非常的懊恼,其实他的心里也在默默的责怪焦师傅。但他肯定不知道焦师傅的良苦用心,其实天天的如此练习,是对小天鸣肺活量的练习;对他今后的吹唢呐是非常有帮助的。

后来又来了一个徒弟叫蓝玉,蓝玉学习很快,天赋很高样样都比天鸣强,但是,蓝玉品行不如天鸣正气,他有点滑头。但唢呐是中国传统文化,焦师傅认为,学习吹唢呐的人,应该是继承传统文化,应该是品德高尚,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人。所以果断的选择让游天鸣做掌门人。最后焦师傅确一病不起,临终前对着天鸣说了一番刻骨铭心的话,让我深受感动……

中国还有很多像唢呐这样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像焦师傅和游天鸣这样的传承者,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努力向他们一样,继承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焦师傅曾经说过一句话“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幸观看了这部《百鸟朝凤》,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触良多。这是一部比较有艺术气息的名字的电影,而且是以唢呐曲命名的。整个电影的故事与唢呐有关。唢呐,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吧我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样。电影中主要讲述了一门艺术从流行到衰落的过程,这里面有传承,有坚持,有信念。整部电影看下来不禁感觉肩上有了一种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的责任感。

这是一部发生在1982年的故事,天鸣的父亲小时候一心想当唢呐匠可是没有人教,就把这个愿望寄托到了天鸣的身上。带着天鸣跋山涉水来到焦三爷家里拜师学艺学艺,经过刻苦练习与持之以恒的精神终于天鸣的唢呐技巧得到了焦师傅的认可成为接班人,当时很是风光,唢呐匠也很是受到村里人的敬仰。天鸣的父亲很是激动,举村欢庆。但是没几年的功夫,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唢呐匠就开始渐渐地走向了末路,传统技艺受到了洋乐器洋乐队的冲击,不被村民们所接受了,所以无法再靠吹唢呐来养家挣钱了。老艺术老文明与现代流行的冲撞和对抗,洋乐队搭起大舞台,所有人都围着在看,在天鸣带领的游家班很是不服,唢呐越吹越大声鼓越敲越响。最后以一场扭打的闹剧收场。

渐渐地天鸣的父母从开始的高兴到嫌弃天鸣吹唢呐赚不了钱,劝他改行。游家班的其他师兄弟也开始陆续的走出村子到城里面打工去了。为了让唢呐队不散掉焦三爷拖着病重的身体给德高望重的逝人吹奏了那首百鸟朝凤,看到这时我的眼泪已悄然落下,为了那种坚持和信念最终焦三爷离开了人世,最终天鸣在政府的帮助下将百鸟朝凤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部电影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渐渐地走向末路,一些我们需要传承的东西渐渐的被我们所抛弃,我想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标签,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丢掉我们的传承,怎样使传承与发展得到完美的结合,不仅是大人的事情也是我们学生应该考虑,我们要做一名传承者,去传承即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历史瑰宝。

这部电影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都没有人继承,那么在将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悲哀,所以传承文化从我做起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

上一篇:

小学教师2017年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