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阳春三月,陌上花开。学校以“阅读?知行”为主题的第四届读书节正在款款向我们走来!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阅读?知行”,就是既要知,又要行,做到知行合一。
阅读之知,在知初心。阅读的征程需要用初心照亮。什么是初心?什么是阅读初心?这是阅读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浅表化阅读、碎片式阅读、娱乐化阅读以及商业化运作等常常会蒙蔽住我们阅读的初心,因此坚守阅读初心变得十分重要。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生命中“灵魂发育”的季节和精神生命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只有守护住拓展视野、丰富学识、涵养性情、提升格局这颗初心,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耐得住寂寞,抵挡住诱惑,不易在喧嚣中迷失方向,使自己变得强大、正直、聪慧。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到未来。
阅读之知,在知使命。周恩来年少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么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又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呢?《山东大学堂章程》写道:“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山东大学创办之初就具有争创世界一流水平、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追求。现在,为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校区发展转型、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山东,我们理应担负起阅读所承载的神圣使命: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阅读之知,在知良莠。开卷即有益的时代已过去,阅读的涵义和形式已然多元,有泥沙俱存、良莠难分的海量图书,也有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QQ日志乃至博人眼球的“标题党”,但不管是传统纸书,还是电子书,好书永远是阅读的根本。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选择那些承载着人类文明中恒定向上的价值观、传承着历经时光淘洗仍熠熠生辉的书和内容。多读书、读好书,永不过时。
阅读之行,行于心中。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而思考正是高贵的正确打开方式。阅读,最重要的是要在读中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与圣贤和权威同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圈圈点点,标标划划,评评议议,或读、或记、或思、或悟,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养分。诚如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言“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当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所获沉淀凝练为文字,分享出来,为他人创造价值,那可以说阅读真的是行之于心了,达到了一定境界。
阅读之行,行于手上。阅读需要勤动手,努力做到手不离书,书不离手。至于是手抚简篇、感受墨香,还是轻舞指尖、惬意读“屏”,这并不重要,更无须纠结。时代在变,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也在变。“读屏”并不一定就是浅阅读,捧一本纸质书也未必就是深阅读。与其纠缠争论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利弊短长,不如积极调整自身的阅读习惯,恰当地选择阅读方式,追求线上线下相得益彰、互利共荣,提高阅读成效。
阅读之行,行于足下。阅读需要力行。要在行走中丰富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需要从困守书斋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实践,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在行动中深化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阅读也有一个从吸收到消化的过程,需要边阅读边行动边运用,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相济,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中发挥出读书的作用。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读书时!在春日温软的阳光里,在渐渐泛出绿意的枝头下,静心阅读,于是春天便浸润了淡淡的书香!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校园一道最美的风景!树林间读书的身影,图书馆埋头品读的神情,便是盈盈春天最富诗意的画面!如此之美,那还等什么,快来读书吧!春光艳艳,活力无限。读典诵雅,莫负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