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年中考”
国家统计局每月一次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都包含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以近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仅正文就涉及各类数据超过300个,如果加上后面的“9图1表”,涉及的各类经济数据近1000个。如果不是专业研究人士,面对这样一份充满了阿拉伯数字的重要信息,除了几个关键数据外,对大部分数据也只能望洋兴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解读数据时称,最为重要的仍然是GDP数据和“三驾马车”的表现。其中,上半年GDP达到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季度增长7.5%。结合李克强总理最近提出的“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 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的要求,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增速下行才是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标志。在“三驾马车”表现上,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来看,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平均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看到,我国内需的不足长期制约着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上半年虽然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5.2%,但在GDP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仍低于投资,更落后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国际市场仍然处于低迷之中,对外出口的增幅大幅度下降,对GDP增长也构成了重要的阻力。另外,在投资构成中,房地产的数据依然属于一枝独秀,房地产的销售涨幅是一季度宏观数据中涨幅最高的数据,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的同比增幅高达20.3%,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7个百分点。卓创资讯首席分析师吕斌这样评价:房地产仍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因此,房地产调控的压力有增无减。但是,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新冒出来的,而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均衡所带来的阵痛。随着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中国经济正由高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存在一些两难、多难的问题,呈现出十分复杂的运行状态。比如,货币超常规增发而经济增速趋缓;CPI创4个月新高而PPI已连续16个月为负,实体经济较为困难;行业利润下滑而产能不断增加,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这样的复杂状态,说明在现有增长模式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仅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应提高,依靠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也难以为继。这样的阵痛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而且在某些时点上这种摩擦和矛盾还会比较激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指出。道琼斯旗下的新闻网站Market Watch则发表评论称,中国在增长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需要决定是否牺牲短期增长,通过改革达成更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分析师认为中国必须首先进行改革,因为引发经济放缓的是企业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分别是资产回报降低、债务不断增加和利率高企。要想增长回升,需要首先解决这些问题。两数据跑输GDP在此次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中,有两个数据跑输GDP,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均罕见强调,中国要高度关注居民增收问题。第一个跑输上半年GDP增速的,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6.5%,和去年同期9.7%的增速相比大幅回落,同时也落后于上半年7.6%的GDP增速。而从去年全年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远远高于去年全年GDP7.8%的增速。第二个跑输上半年GDP增速的,是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GDP数据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增长7.5%,这一增速也略低于上半年7.6%的GDP增速。也就是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也跑输GDP增长。过去很多年,城镇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是跑赢GDP增速,今年上半年这两个数据同时跑输GDP,确实也显示出增收的难度在加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适度回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汤敏对此发表评论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放缓,特别是企业的效益不好。劳动工资增长的速度就会比较缓慢,如果收入增加不快,消费怎么可能会增长很快,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现象。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也提出,“收入增长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下半年应该重点解决收入增长问题。但是经济下行期,在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企业利润下降的前提下,怎样增加居民收Jk?这不仅仅是‘做大蛋糕’的问题,关键还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不能破题”。
在欧美国家,居民消费是GDP拉动的主要动力,但在中国,多年来消费很少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主要还是靠投资。虽然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天津等20个省市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大约在18%,但居民收入却没有同比出现大幅增长,增速甚至没有赶上GDP增长的速度。因此,中国要以消费拉动经济还需要一个过程。相比GDP,反映物价水平的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与过去几年CPI高达4%、5%的涨幅相比,今年上半年,CPI涨幅一直保持“低位运行”,前6月CPI同比上涨2.4%,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不过,姚景源表示,上半年CPI涨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肉禽蛋奶等民生类消费品,上涨幅度仍然较高。“越是民生类的消费品,物价上涨幅度越高”,姚景源说,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清晰显示出这一特征,“不能满足于CPI涨幅控制得不错,怎样控制民生类消费品的价格,这是稳物价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外贸“遇冷”先是6月的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延续负增长,被不少专家解读为“实体经济复苏乏力”;而紧接着发布的外贸数据更是让业内始料未及。海关总署发言人郑跃声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确实明显放缓,特别是五六月份进出口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可以说,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但6月进、出口数据双双“遇冷”,进出口总值2万亿元,同比下降2%,可谓大幅跌落。这其中,出口下降3.1%,增速创下44个月来新低;进口下降0.7%,延续了5月负增长态势。自2012年1月以来,我国再次出现进出口双降的局面。从先行指标看,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50%。与此同时,商务部对全国19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出口订单环比增长的企业所占比重已经连续4个月减少,出口利润率环比下降的企业所占比重已创下近4个月新高。据商务部调查,6月份,有将近1/3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额将会比去年有所下降,所占比重半年以来首次超过30%。4月份以来,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信心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下滑。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执行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孙飞看来,6月份外贸数据出现罕见负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民币汇率的上涨压力,二是欧债危机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贸易账。“虽然美国经济已经开始缓慢复苏,但欧债危机目前还是影响很大,欧洲还是不太景气,世界经济有很多不确定性。此外,欧洲对中国的一些产业实行贸易壁垒、反倾销,这些都有一定影响。”这些数据都说明外贸形势是复杂和严峻的。尽管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发展依然呈现两个亮点:一是坚持既稳定出口又扩大进口;二是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由于实现外贸的稳定增长关乎国内的就业、居民收入,关系到国内经济增长甚至世界经济稳定,所以保持外贸稳定也是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