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行增长模式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分析
1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
中国经济取得发展的原因在于,它在展开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同时,实施了明确的内部和外部的资本积累战略。外部资本积累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内部的资本积累依赖于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就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言,我国到目前为止所实施的是一种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之所以不稳定是由于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外部冲击。具体地说,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导向型增长,而这种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美国市场。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制造业基础的被侵蚀、美国家庭债务的增加以及就业机会的微弱增长,都在破坏着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力量。而美国依旧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它的经济衰退将会损害全球经济,并终将伤及中国自身。在发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这一矛盾后,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在于培养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内部市场,也就是要超越现有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增长模式。 2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2.1 FDI对我国产业的具体影响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对外资依赖性过大。中国通过吸引利用FDI,引进了大量先进的适用技术,填补了许多国内技术的空白,技术外溢效应也促进了产业技术的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中国产业技术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引进技术的科技进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不到4%的自主知识产权率,与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从某种程度上讲,FDI的引入抑制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和较低的吸收消化能力影响了中国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加重外资对产业的技术控制,从而对产业安全形成一定的威胁。 (3)高耗能、高污染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资源和环境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高耗能、高污染对中国的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FDI的吸引利用对此有很大影响。由于受本国生态环境规定的限制,不少外商将本国禁止发展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中国。由于中国在引资中存在盲目性,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引导。同时,FDI投资于这些产业,存在与国内民族企业争夺有限资源的问题,这不仅限制了中国部分民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剧了中国能源紧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给中国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2 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1)贸易摩擦频繁化、常态化。由于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2001年被国外反倾销立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47起,2004年57起。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更是进入“高发期”,已经多次受到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此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措施也已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阻碍中国产品进入的重要手段。可见,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已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时代。 (2)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目前,中国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大,进口总量不断加大的趋势,这将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能源、矿产资源、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困难。所以,如何有效的降低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并解决的重要难题。另外,中国对高技术及其产品的进口依赖也已凸显,这反映了中国国内产业科研开发的相对滞后。随着重要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数量不断增长,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3)影响国内产业发展。中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这些行业实际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些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不利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也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的难度。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凸现了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 (4)恶化贸易条件。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般来说,前者的供求价格弹性较高,后者的供求价格弹性较低。这种供求价格弹性的不对称将导致——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中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程度大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供给依赖。 3 增强经济安全的对策 3.1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1)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国内设备采购力度,带动国内需求。目前尽管国产设备质量并不低于进口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基础设施项目的机器设备多来自进口,这不利于提高国内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影响增加国内需求,加剧国内生产能力放空。对此,国家应明确规定,在同等质量、技术水平等条件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应优先购买国产设备,借以带动相关产业。 (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的出售,因此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将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一切都有助于刺激消费的增长。 3.2 调整外商投资政策,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1)在政策上应给予内、外资同样国民待遇。当前,当务之急是要取消地方政府所拥有的招商优惠政策,要加强建立外商直接投资规范,防止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2)控制FDI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水平。引资的目的是解决储蓄和外汇缺口,而中国现阶段国民储蓄余额和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度增加,这说明外资对国内资金存在大规模挤出效应。同时“政策偏好型”外资的引入导致投资质量不高,竞争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吸引FDI的主要目的——引进技术和外资。所以在政策上应该尽快实现“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3)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将国内的财富转化为产业资本,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在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政府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上而下,不考虑成本与代价引进外资,且主要引进的是投资于加工环节。我国经济连年的高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金融市场将这些财富有效地转化为产业资本,同时还可通过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区域债券市场,逐步将我国的财富转化为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货币上来。 3.3 改变对进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一味追求 要想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应该制定更为合理、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放弃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于提升中国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3.4 建立引进外资的国家产业风险管理与安全防范机制 应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跟踪中国利用外资的相关信息,履行产业安全的预警职能和研究职能。为了使监督、管理体制运转科学,还有必要建立国家宏观经济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尽快建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的资料库和信息库,借鉴和吸收国外经济安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采用科学方法,高效、快捷、科学地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及时把握国家产业安全的程度,增强国家产业安全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