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见底了吗
中国经济已经见底?随着近期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有乐观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宽松,以保证经济增长目标实现。
“5月以来政策放松力度加大,加之总需求显露企稳迹象,使我们相信经济环比和同比增速在二季度见底的可能性较大。”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这样表述。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已经见底。 CPI增幅显著回落 最近公布的5月份的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包括通胀率和实体经济增速。 显然,通胀率下降是一个利好。5月CPI同比涨幅显著回落至3.0%,其中食品价格环比回落,非食品价格环比零增长,均与历史均值相当,通胀压力显著缓解。PPI通缩程度加深。“6月CPI同比涨幅可能跌至2.5%以下,7月将更低。”中金公司预计。 公布的好消息还有,外贸出现显著改善。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从4月份的4.9%升至15.3%,对各地区的出口增幅全线上升,对东盟和美国的出口增长尤为显著。5月份进口同比增幅从4月份的0.3%升至12.7%,5月份贸易顺差从4月份的184亿美元升至187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认为,虽然贸易数据好于预期,但是并不表示出口能力可以继续维持在这一水平。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对未来出口增长前景保持谨慎,他预计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长倾向于走低,因为外需疲软迹象明显。宋宇认为,5月份进口增长的反弹,可能体现了政策放松的初步积极效果。随着政策继续放松推动内需增长进一步反弹,进口季环比增长将趋于上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好于预期的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倾向于推动人民币升值。但是,由于预计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长回落而进口增幅上升,升值压力将倾向于下降。宋宇预计,人民币兑美元下半年升值空间将十分有限,幅度在2%/年。 实体经济增长乏力 与好消息同时而来的还有坏消息。5月份多项数据表明实体经济增长非常疲弱。4月份数据的下滑主要反映出增长确实有所放缓,而5月份实体经济增速未见明显反弹。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从4月份的9.3%升至9.6%,低于路透市场平均预测值9.9%;5月份名义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幅从4月份的14.1%降至13.8%,低于路透市场平均预测值14.3%。实际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幅从4月份的10.7%微升至10.8%。 中金公司预计,由于4月和5月增长数据低于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降至7.3%。 不过,稍乐观地看,虽然目前经济活动数据显示总需求和经济增长动能仍然偏弱,但是大幅下降的态势得到遏制,经济或在低位企稳。 人民币贷款明显增加主要反映了政策的刺激作用,带动M2同比和环比增速均出现回升,特别是环比回升非常明显。总体货币条件出现显著改善迹象。贷款增加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就增强。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基准利率、逆回购对资金供给端的放松,以及发改委项目审批加快对资金需求端的改善等多方面分析,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增加。 从贷款结构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说明近期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等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助于未来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政策要进一步宽松 经济学家表示,低于预期的实体经济增长为决策层带来了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动力,同时通胀率降低带来了更大的政策放松空间。高盛高华宋宇预计,决策高层将在未来数 月保持明确的放松倾向。 乔虹建议,应当进一步采取宽松的政策,防止经济下行风险,并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项目将有助于刺激需求增长。她预计在三、四季度还将降息一次,并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将有更多中长期信贷展期,以支持新开工项目。
中金公司认为,货币政策仍需要继续微调预调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因此央行在6月初降息一次后,年内继续通过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降低融资成本仍然是较大概率事件。预计下半年央行仍有合计两次共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政策能支撑起经济增长吗 有谨慎观点提出,单纯降息,难以解决当下经济困境。经济学家许小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今年会逐渐下行,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也不会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 他认为,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推出了极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但“强心针”打过以后,结构性的问题又显露出来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企业造成了错觉,企业以为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措施能渡过难关。企业忙于扩张能力,忙于在市场上争夺份额,放弃了转型的机遇。 今年经济再次下滑的时候,我们重温旧梦,把稳增长放在调整结构之前,但今天的财政已非2009年可比,地方财政也是非常紧张。而且现在看到批出来的项目都批在政府自己圈定的产能过剩行业里面。大型的钢铁厂上马,我们钢铁行业已经过剩了,为什么还要投放资金?不去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反而使短期的GDP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这是饮鸩止渴的政策。它的效果非常有限,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今天必须要认识到,企业对贷款需求不足的背后反映的是企业缺乏新的投资机会,缺乏可以赚钱的投资机会。 现在迫切的是要重新思考拉动内需的政策,要坚决把政策层面上的重心从稳增长改为调结构,把调结构放在第一位。不要重蹈覆辙,不要一拖再拖,拖到无法调整的地步。 许小年认为,要真正推进结构调整,刻不容缓的是制度的改革,而不是新的刺激性政策的推出。首先,要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使得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在法律上、政策上、市场准入上、资金的获取上,资源的占用上要一视同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有极为丰富的企业家资源,让企业家发挥潜能,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要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减税是把资金还给老百姓,可以帮助我们国家的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企业可以发现更有效的投资渠道、更好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政府去投资。 国际资金看好中国 就在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发展之际,一度逃离中国的国际资金开始用行动来表示他们的观察和选择。 根据Lipper In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际和全球股票基金持有的中国内地和香港股票的平均比例增加到了4.4%,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水平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