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新型非关税壁垒条件下的对策研究(1)论文

2019-02-02 18:08:39浏览:44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特点,探讨了新型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对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特点,探讨了新型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 新型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对策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近年来,各种新型非关税壁垒不断涌现,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型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是影响自由贸易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一是新型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 防不胜防。由于新型非关税壁垒主要涉及的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技术壁垒、环境壁垒以及社会壁垒的表现形式花样繁多,发展迅速,防不胜防。 二是新型非关税壁垒与传统的关税壁垒相比具有双重性、隐蔽性、复杂性、争议性、灵活性等新特点。 二、新型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型非关税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表现形式: 1.反倾销壁垒:反倾销壁垒形成的原因在于WTO的有关协议明确了各国一些法律的合法性,允许各成员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于是各成员国纷纷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合法有效地开展反倾销调查。 2.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达到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的目的。 3.技术壁垒:技术壁垒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标准以及卫生检疫制度等,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它是发达国家在经过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之后形成的一系列标准,包括严格的产品准入条件和一系列的技术认证制度等等。 4.劳工标准问题:劳工标准问题是指劳动人员应获得的合理待遇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与劳工标准问题联系起来,使之逐渐成为限制产品进口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措施。 三、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对策 1.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紧密跟踪重点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情况, 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 以便及时了解国外某些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 2.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企业出口经营秩序。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服务协调职能, 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 另一方面,可通过各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重点省市制定有关行业出口产品的最低限价, 并通过公布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对出口企业加以引导。 3.进一步健全应诉工作机制。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商务部、地方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的“四位一体”的出口反倾销、保障措施、“337”调查应诉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不断健全机制, 实现有效互动,实现由事后被动应诉向事先主动预防转变。 4.把跨越技术壁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跨越技术壁垒, 首要任务是构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对策体系。通过建立专门的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 保持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高度敏感性, 对拟议中的标准及时进行研究, 分析其对我国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是否具有贸易壁垒的性质, 尽早介入, 力争在标准制定初期便打掉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5.正确看待“非市场经济”地位。要正确对待我国目前的“非市场经济”身份,尽量处理好这个问题所引发的各种问题。WTO《反倾销协议》有规定在进口产品来自贸易被完全或者实质上完全垄断的国家,且所有国内价格均由国家确定的情况下,在确定第1款中的价格可比性时可能存在特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进口方可能认为有必要考虑与此类国家的国内价格进行严格比较不一定适当的可能性。”许多发达国家在进行价格比较时,正是以此为依据,经常用第三国价格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美国、欧盟等在发动对我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经常不按照原产地价格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而是用进口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他们所选择的第三方产品成本往往大于我国的生产成本,对我国产品造成很大的歧视。因此,在应诉国外反倾销时,我们需要尽力证明我国的市场经济成分。 6.积极争取特殊差别待遇。要积极争取WTO给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差别待遇,要善于联合发展中成员的力量,并尽可能利用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巧妙应对新型非贸易壁垒,在斗争中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新型非关税壁垒非常复杂,在贸易战中,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经常被作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是用来争夺利益的工具。为有效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需要我们有专门的机构对新型非贸易壁垒加以认真研究,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从长远来看,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最终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煤矿产业安全探讨

上一篇:

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