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

2019-02-02 18:11:05浏览:4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在前不久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两种失衡,一种是过分依靠出口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

在前不久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两种失衡,一种是过分依靠出口的外部失衡,一种是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内部失衡。他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中国的意义尤为重要。”

不得不说,中国现有经济的增长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史中的经验表明,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带来的吸引力,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所言,“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在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核心区海淀为代表,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中关村已经成为年收入超万亿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道路,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

中关村新兴产业政策体系

日臻完善

国家十分看好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但是,如何对已有政策进行梳理并加紧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关村及核心区发展的政策、法规。去年底,国务院同意中关村开展“1+6”系列新政策试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加强战略规划,统筹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区十园”复合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核心区海淀也根据自身状况,制定了本区域的《发展规划纲要》。从现在开始的10年内,海淀将实施“南优北拓、双轮驱动”的空间拓展部署,加速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构筑“南北互动、资源共享、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格局。我们着重考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部署。比如,在产业格局上,在北部地区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五大产业板块。

由于存在高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等特征,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做强做大,海淀园针对创业期、成长期、规模化企业的不同需求特征,努力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的对接服务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创业投资与产业投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组合拳”。

在中关村大力聚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小额贷款机构、科技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针对创新创业型企业,深入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认股权贷款、并购贷款等特色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在运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中关村的政策十分灵活。

此外,中关村以及海淀区还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市会商联合支持重大项目、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实施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和政府采购、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优势

开始显现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聚集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仅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就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超过150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和1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

现在,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大规模产业群已在中关村核心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开始显现。海淀园节能环保领域拥有非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博朗环境在固废处理方面拥有环保新技术、嘉博文生物在资源化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在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新兴污染物监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在综合节能、大气污染控制、节能服务、水体污染处理和固废处理及资源化等行业形成了一批领先企业,部分产品已经进入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新能源领域,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统和设备,打破了国际垄断;智能电网技术取得突破;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处理技术国际领先。大功率风电机组、膜生物反应器、核能控制系统等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风电产业在风资源勘探、上游风机组装制造、控制系统零部件制造、下游风电场开发等链条上具有众多的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太阳能光热领域和部分太阳能关键部件具有明显优势。核能领域集聚了大型央企总部和众多设计、关键设备研发、仿真模拟企业。核心区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力雄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成功应用于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等领域,在软件、互联网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拥有用友、金蝶、神州数码、瑞星、金山、中科红旗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中了北京绝大部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为具有鲜明国际化特征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引领我国高端芯片的自主研发。已形成中芯国际、北方微电子、曙光、龙芯中科、北大众志、君正、中星微电子、圣邦微电子等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微处理器、多媒体芯片、智能卡、TD-LTE芯片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在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海淀园集成电路产业取得若干标志性的重大创新成果,2000多片龙芯通用CPU芯片成功用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园区拥有大批互联网领军企业,网络搜索行业领军企业百度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集聚几十家视频网站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占北京市的30%,以金山软件、完美时空、搜狐畅游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企业达到62家。在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云计算、互联网推动终端设备产业持续增长。

核心区在生物制药、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生物育种、生物饲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领军企业,优势技术和产品引领全国市场。在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科兴、科信必诚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基因工程药物领域,普罗吉生物的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和肿瘤诊断试剂,蛋白质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奥源和力公司的肿瘤基因治疗药物,诺思兰德的重组蛋白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研究水平业内领先。

疫苗、中药等代表性优势技术和产品已确立市场优势地位,并取得了丰厚利润。天坛生物和科兴生物两家企业的疫苗产品占我国疫苗市场近13%的份额。

在先进制造产业,海淀园拥有大量创新资源,不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等一批大学及科研机构,而且拥有国机集团等一批大企业总部和铁道科学研究院等一批转制院所。此外,海淀园拥有较强的工程化研发能力,已经建成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日趋增强。

北京市一直是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重点集聚区。北京市有新材料企业1300家,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海淀园占7家。海淀园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区内拥有钢研院、中科院、有研院、清华、北科大等一批国内领先的研发机构和高校,具有全球一流的科研实力,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突出,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产业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服务和辐射能力持续增强。海淀园新材料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共有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30余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成果转化、工程开发、检测服务等创新服务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设计环节占据领先优势。海淀园建立了燃料电池客车动力系统平台、车用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测试技术平台和纯电动客车研发平台等平台,成为国内多数纯电动客车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方。纯电动车产业链初步形成,形成了中纺锐力、精进电机、大洋电机、北大先行、中信国安盟固利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在国家科技部建立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体系布局中,依托清华大学、京华客车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燃料电池客车动力系统平台,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车用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测试技术平台和纯电动客车研发平台,目前,国内多数纯电动客车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均来自于北京理工大学。

由北京机电研究院、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技术方三方股东共同出资组建的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京零一号”PEM燃料电池电动中巴车,与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华汽车厂合作研制“绿能一号”PEM燃料电池电动轿车,与北京二汽绿色电动汽车研究所合作研制“京绿一号”PEM燃料电池电动场地用车,一些主要关键原材料已可实现批量生产,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本相对较低,已经形成了从关键原材料、几瓦到几十千瓦的不同种类燃料电池模块到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生产、测试设备和燃料电池零部件等一系列的产品,产品涵盖整个行业。

在刚刚举行的中关村论坛上,中关村管委会相关人士指出,未来,中关村将集聚人才与钱财,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打造一批又一批具备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从而撬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高科技浪潮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探索

上一篇: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