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美国信用降级:影响及对策

2019-02-02 18:12:06浏览:1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对世界经济来说,最近一段时间震撼性的事件非美国信用降级莫属。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

对世界经济来说,最近一段时间震撼性的事件非美国信用降级莫属。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关注。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此前的8月3日,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已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至A,展望为负面。大公国际认为,提高债务上限不会改变美国债务增长水平快于其整体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事实。

一、美国信用降级:是金融评级,更是政治评级

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与其说是金融评级,不如说是政治评级,质疑的是美国政治领导人的能力和政治操守。8月2日前,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为了各自大选需要,置国家信用于不顾,上演了一场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政治闹剧”,虽然在最后期限的前一天两党达成了妥协,却延误了时机,向世界人民预演了美国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的巨大风险。 二、美国信用降级:影响深远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一是直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对本就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增添了更严重的不确定因素。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恐慌性抛售,美国股市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惨痛的一周,三大股指重挫,未来市场动荡将加剧。二是美国评级下调还可能导致全球风险溢价水平进一步上升。评级下调不仅将使美国蒙受损失,将为各类融资付出更高成本,也将使全球市场对欧债危机的疑虑更深,使信用欠佳的欧元区经济体更易受到冲击。种种溢出效应,今后还将继续放大并传递全球,加深市场对美欧信用的信心危机。三是美国评级下调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信用评级下调使人们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更加不乐观,美国发债的成本增加,其通过大规模发债及滥印美元发展经济的路径将受阻,有可能陷入一种越难借债,越拖累经济,越缺乏信用的恶性循环。四是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将使全球美元债权国家蒙受损失。美国国债曾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暴中的最后一处安全港,然而现在它的信用度已经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一旦美债失去其往日的国际地位,美元将大幅贬值,中国、日本、俄罗斯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将损失惨重。五是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将促使国际经济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标普下调美债评级是个划时代事件,给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敲响了警钟。

三、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

虽然美国自己解决了债务危机问题,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高达14万亿的巨额债务上限,说明美国未来还要靠举债生活,这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稳定运行是非常有害的,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入不敷出日子还要继续下去,并将继续通过大规模发债和滥印美元向全世界转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世界经济和自己的美元垄断地位过着“寄生虫”的生活。但这种“寄生虫”生活不会长久。美国应该回归正常国家,实行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抓紧提出令全世界信服的削减财政赤字方案、经济振兴计划,大幅度削减庞大的军事开销和社会福利支出,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美国及美债的国际信用,切实保障世界各国在美的资产安全。否则这次信用降级仅仅只是个开始。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基于目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中国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高度关注外汇资产的安全,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步伐。同时协调全球主要美债持有国,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就美债安全、收益保障及损失补偿向美国提出正当要求。二是货币政策要随国际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避免超调或过紧导致经济滞涨或热钱大规模流入。目前看来,欧债和美债危机还未完全缓解,未来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还会持续,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因此,货币政策没有必要继续紧缩而要回归常态,增强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全球出现二次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也没有必要再推出类似4万亿投资这样的经济刺激计划。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鉴于中国股市长期低迷,应适当降低股市场扩容速度及对外开放程度,给股市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四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经济转型力度,提高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扩大国内市场的消费渠道,激活国内消费,以

中国避免国际需求下滑和贸易保护加剧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五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扩大人民币债券境外发行规模,以满足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上一篇: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